如今,老字号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如何吸引新生代消费人群。品牌如何保持活力,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讲述年轻人愿意听的故事?另外,社交媒体上的负面反馈如“偏贵、体验一般”等,对老字号的形象造成了损害。
张小泉作为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刀具品牌,近期却屡次遭遇麻烦,从2022年菜刀断裂事件到如今被执行31.3亿,急需寻找自救之道,其他老字号同样需要思考如何“向新而生”。
1、张小泉被执行31.3亿
根据法律诉讼信息,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公司近日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31.3亿,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樟生被限制高消费。
截至4月2日,张小泉股价下跌1.15%,报16.28元,总市值25.55亿。根据统计,张小泉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38亿,已陷入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上市公司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为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占股50.31%。
2024年前三季度,张小泉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12.4%;归属净利润1720万元,涨幅85.5%。目前,总市值25.5亿元的市盈率高达百倍,估值与盈利水平不符。
目前,中国刀剪行业市场规模近千亿,张小泉市场份额仅0.5%,远低于竞争对手。
2、控制人的“骚操作”
张国标在90年代做混凝土生意,通过资本并购取得张小泉控制权。张国标及其弟弟张樟生并未专注于张小泉主营业务,而是通过上市公司进行其他业务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
张国标自掌控张小泉以来,未关注如何发扬光大该品牌,反而盲目扩张至多个领域,刀剪主业被视为附属品。2024年,富春控股集团及相关方因纠纷被列为被执行人。
截至2025年,控股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已被质押或冻结,债务违约严重,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已成为其生存的唯一希望。
3、老字号面临的普遍性挑战
2023年,商务部发布相关管理办法,定期对中华老字号进行复核,已有55个品牌被移出名录。老字号普遍面临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消费者对其信任度降低。
品牌资产的传承与沉淀至关重要,但若老字号一成不变,将可能被时代淘汰。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追求时尚与个性,老字号需创新,产品轻量化、时尚化,品牌需生动化、活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