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规定,在加州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每年都要向 DMV 披露年度测试里程以及人类驾驶员接管次数,这就是“接管率”这一数据的由来。
从今年的接管报告来看,Waymo 和 Cruise 依然强悍,但百度出人意料地反超Waymo占据了 2019 年头把交椅。AutoX 与刚刚拿了丰田大号支票的 Pony.ai 分列第四和第五名。
除了百度、AutoX 和 Pony.ai 这几家中国血统自动驾驶公司,滴滴也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并且来了个开门红排在第八位。至于去年排在倒数的上汽(SAIC)也成功闯进了二十名之内。显然,中美两国已经成为自动驾驶行业众人仰止的两极。
DMV 数据显示,加州各家自动驾驶公司去年共完成了 288 万英里的自动驾驶测试,相比 2018 年的 80 万英里有了大幅增长。眼下,加州共有 64 家公司拿到了测试执照,而 2018 年则是 48 家。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公司中,真正拿到载客许可的只有 Aurora、AutoX、Pony.ai、Waymo 和 Zoox 五家。
Waymo 在加州部署了 153 台测试车,它们的 268 名安全驾驶员去年完成了 145 万英里的测试,比2018 年的 120 万英里高出不少。
对 Waymo 来说,2019 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它们的测试车遍及美国 9 个州 25 个城市,而在凤凰城的自动驾驶打车服务 APP Waymo One 月活用户已经达到 1500 人。此外,Waymo 自动驾驶汽车的累积测试里程已达 2000 万英里(一年前仅 1000 万英里),模拟测试更是不计其数。
接管率方面,Waymo 从去年的 1000 英里 0.09 次(每 11017 英里接管一次)进步到了 1000 英里 0.076 次(每 13219 英里接管一次)。
今年的进步除了拜 Waymo 在 AI 数据挖掘技术上的进步所赐,还因为与自家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 DeepMind 的深入合作。借此,Waymo 针对行人、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误报率降低了 24%,训练时间和算力资源的消耗也双双减半。
除此之外,Waymo 称公司正在硅谷、旧金山和洛杉矶开发第五代的 Driver 系统,今年晚些时候它们还会分享更多有关安全框架的信息。
2017 年 Waymo One 上线后,其接单量已经突破 10 万。此外,Waymo 的“去安全驾驶员”进程正在逐步进行中。不过,没有安全驾驶员的车辆现在还是仅限早鸟计划乘客乘坐。
除了在乘用车领域发力,Waymo 还盯紧了货运行业。最近,它们就宣布卡车测试将在德州、新墨西哥、旧金山湾区、密歇根、亚利桑那、佐治亚等地区进行。
在测试里程上,今年通用旗下的 Cruise 有了质的提升。估值已达 146 亿美元的 Cruise 整个 2019 年跑了 83 万英里,而 2018 年这个数字为 44 万英里,近乎翻倍。
关于接管率,Cruise 上报的数据分了上半年和下半年。2019 年上半年,Cruise 共出现了 43 次接管(每 7635 英里接管一次),总测试里程为 32.8 万英里。下半年则只有 25 次接管(每20110 英里接管一次),总测试里程达到 50.2 万英里。显然,Cruise 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下半年的接管率成绩甚至优于 Waymo。
测试车队上,Cruise 在加州共部署了 233 台(2019 年年初数据),而 2017 年年中这一数字仅为 130 台。
通用的投资者日上,Cruise CEO Dan Ammann 给大家交了交底,称 Cruise 的软件升级周期大幅缩短,AI 模型训练时间更是压缩了 80%。此外,新的固件部署频率比此前高了 45 倍,几乎达到了每周两次。
借助自家内部工具“矩阵”,Cruise 也在疯狂搞模拟。2019 年 4 月的数据显示,Cruise 每天要进行 20 万小时的模拟。在这背后,是 30 万个处理核心,5000 张显卡,每天 3 万个场景以及 300 TB 的数据。
虽然商业化打车服务跳票了,但 Cruise 在旧金山还有个面向自家员工的打车项目 Cruise Anywhere。除此之外,Cruise 还联合 DoorDash 在湾区开展食物及杂货递送任务。当然,最近刚刚亮相的 Origin 也是它们未来的重头戏。
从 DMV 的报告来看,曾经声势浩大的苹果自动驾驶项目“泰坦计划”在2019 年玩起了逆行。与 2018 年 52 台测试车全年运行 79745 英里相比,2019 年苹果的 66 台测试车总共才跑了 7544 英里。
至于接管率嘛,2019 年全年它们共经历了 64 次接管,相比去年每 1000 英里接管 871.65 次好了不少,但跟 Waymo 和 Cruise 可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毕竟苹果全年测试里程才七千多英里。
2014 年启动的“泰坦计划”一直命运多舛。2017 年它们才拿到加州的测试执照,比竞争对手们慢了太多。随后,传闻中与宝马、奔驰、日产、比亚迪、迈凯轮等公司的合作都以失败告终。
最终,苹果与大众联结成盟,双方将基于大众 T6 车型来打造一款员工穿梭车。2018 年,“泰坦计划”再遇波澜,一名苹果员工因为涉嫌盗窃商业机密而被FBI 抓捕。2019 年,“泰坦计划”又经历了大裁员,部分人员被安排到其他机器学习项目。
不久之后,前特斯拉工程部门高级副主席 Doug Field 加盟“泰坦计划”团队,由此,苹果对自动驾驶新创公司 Drive.ai 的收购才得以推动。
Uber 并没有汇报 2019 年它们在加州的进展状况(2018 年它们的测试车每 0.4 英里就要接管一次),因为 2018 年在亚利桑那发生事故后它们对自动驾驶测试持审慎态度,也没有更新在加州的测试执照。
不过,这种情况未来可能会有改变。为了加速追赶竞争对手,Uber 已经再次递交了测试申请,而且本月初通过审批。现在的 Uber 依然是稳字当头,虽然它们已经有意将旧金山选做测试地。当然,Uber 测试车重新在加州上路前,肯定会训练好安全驾驶员并提前知会当地政府。
尽管 Uber 没有参加这次报告提交,但据 Uber IPO 前的 S-1 文件,Uber 主管自动驾驶的 ATG 部门已经从 40 人(2015 年)的小团队升级为拥有 1000 名员工的大部队。
据了解,Lyft 的 Level 5 团队共有 20 台测试车和 400 多名雇员,2019 年它们累积了 42930 英里的测试里程,接管次数达到了 1667 次,与竞争对手相比确实相对较高。
Lyft 的 Level 5 团队不但有数据科学家、应用研究者,还有产品经理、运行主管等角色。2017 年 7 月成立以来,它们已经完成了新型 3D 框架的搭建,同时还拿出了能效评估的新方案以及借助中报地图追踪车辆动作的技术。
据了解,Lyft 的 Level 5 团队共有 20 台测试车和 400 多名雇员,2019 年它们累积了 42930 英里的测试里程,接管次数达到了 1667 次,与竞争对手相比确实相对较高。
据了解,Lyft 的 Level 5 团队共有 20 台测试车和 400 多名雇员,2019 年它们累积了 42930 英里的测试里程,接管次数达到了 1667 次,与竞争对手相比确实相对较高。
有自动驾驶天团之称的 Aurora 去年在融资上走的顺风顺水,拿到亚马逊等金主的 6 亿美元后,它们成功晋身自动驾驶独角兽(估值 20 亿美元)。
提交给 DMV 的报告显示,2019 年 Aurora 的测试车队累积了 39729 英里的测试里程,每 1000 英里要接管 10.6 次(Aurora 称其中的 142 次接管中有四分之一都是软件问题,并且已经完成了修复)。相对于 2018 年的 1000 英里接管 11.5 次,进步确实有限。
眼下,Aurora 的 Aurora Driver 自动驾驶系统已经能适配包括轿车、SUV、小面、商用火车和拖挂车等六种不同车型,而且城市环境也不在话下。此外,Aurora 还专门研究了如何“对付”那些乱穿马路和“梦游”开车的人。
与其他公司类似,Aurora 也非常倚仗模拟器,它们的工具叫做虚拟测试套件。整个 2019 年,其虚拟测试的次数比 2018 年多了 100 倍。
无人递送新创公司 2019 年累积了 68762 英里的测试里程,总接管次数则为 34 次(每 2022 英里接管一次),接管频率几乎只有 2018 年的一半。
创立于 2016 年的 Nuro 在加州共有 33 台测试车,在全美则部署了 75 台递送车,未来几个月内还将新增 50 台。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Nuro 还创造历史拿到了 NHTSA 的自动驾驶豁免权,无需遵守现行汽车安全标准。
未来两年内,它们可以借助豁免权部署 5000 台新型 R2 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