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火锅赛道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超过30万家火锅店倒下,火锅成了洗牌最惨烈的赛道之一。
供过于求、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之下,不少火锅店都陷入困局,旺季不旺,客流下滑更是常态,整个火锅市场都进入深度调整期。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火锅却逆势增长,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2025年,小火锅大有再火一年的势头。不过伴随着越来越多选手入局以及快速扩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小火锅赛道的淘汰赛已经打响!
小火锅无疑是整个火锅赛道中最“热辣滚烫”的存在。
数据显示,全国小火锅门店数超过5万家,在火锅大盘中的门店数占比超过10%。
一批小火锅品牌在过去一年加速扩张。
围辣小火锅的在营门店数已经超过880家;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锅、龍歌等品牌门店数破300家。
其中围辣小火锅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新开门店超300家;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锅、尚百味旋转小火锅等品牌过去一年新开门店数均超过100家。
海底捞、小龙坎、大斌家等也亲自下场开出了副牌。
2024年11月,海底捞旗下的“沸派·甄鲜小火锅”正式对外营业,打出“排排坐,吃火锅,人均只要30+”的口号,锅底9.9元起,小料免费,9.9元还能吃到原切谷饲肥牛。
小龙坎推出子品牌“小龙坎minihoogo火锅菜”,聚焦一人食、工作餐等高频消费场景,以外卖为主,堂食为辅,在成都铺开10余家门店,并计划通过合营模式快速扩张。
大斌家火锅串串推出了“一围肥牛小火锅”,主打“9.9元锅底+小料,100%原切真肥牛”,截至2024年12月,一围肥牛小火锅在全国拥有60余家门店,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2024年3月,人均200元的温野菜涮涮锅,也开出人均59元的“温小野日式小火锅”子品牌。
跨界而来的选手也不少。
比如吉野家推出了58元起的吉选火锅套餐;西少爷部分门店上新35.8元小火锅;南城香将小火锅作为晚餐时段的主打产品,推出了39.8元自助小火锅;永和大王推出一人食鲜牛肉锅;老乡鸡的鸡火锅每份售价38元,汤底自带鸡肉,且可以无限续汤。
除此之外,围绕着价格、场景、经营模式等,过去一年小火锅赛道可谓“高潮迭起”。
价格方面,“9.9元”成了众多品牌的关键词:从“9.9元锅底+小料”到“9.9元鲜切牛肉”“9.9元肥牛”……不止如此,部分面向下沉市场的小火锅品牌,甚至推出了“1元锅底”,打出“20元畅吃”的口号,人均消费直接拉到了30元以下。将小火锅模式带入中国大陆的呷哺呷哺,也推出人均49.9元的“打工人专属套餐”。
数据显示,60元及以下价格区间的小火锅门店数占比超六成,其中20~40元区间占比30.8%,40~60元区间占比27.3%。2022年至2024年,60元以下价格区间的门店数占比持续上升。性价比成了不同价格区间的小火锅品牌的共同标签。
而在菜品组合和食材选择上,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锅、龍歌自助小火锅以59.9元的价格提供近百种菜品;农小锅在涮菜基础上增加炸鸡、水果、甜品等产品;龍歌自助小火锅引入章鱼小丸子、烤面筋等小吃……通过增加品类、丰富产品线,进一步提升价值感,这些小火锅品牌不断强化性价比标签。
场景和经营模式方面,“自助”则成了品牌的集体动作,其中既有按菜品收费的旋转自助小火锅,也有按位收费的自助小火锅,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
通过更丰富的菜品选择、更简化的用餐流程、更少的人工成本和服务压力,推动了小火锅赛道在消费端的持续火热,也让更多品牌快速扩张。
小火锅并不是什么新兴品类,早在2014年,呷哺呷哺就将台式小火锅带进了公众视野,2024年小火锅再度翻红,与整个消费市场的变化有关,拆解小火锅赛道火爆的逻辑,它大有在今年再火一年的潜力!
首先,“一人食”需求仍然在不断增长,小火锅“一人一锅”的模式,与当前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独立、快捷的用餐需求相契合。
一方面,小火锅食材的标准化程度高,不少小火锅品牌通过提供小份量、多样化的菜品,比如增加小吃、甜品等,满足一人食场景下的用餐需求。
另一方面,不同于大火锅主打社交、聚餐,“一人食”的小火锅的用餐场景更倾向于私密、舒适的环境,一些小火锅品牌通过年轻化装修、隔断设计等方式,来缓解单人消费的“孤独感”。
当下不少年轻消费者喜爱一个人吃饭,但对环境和菜品的要求并没有降低。他们追求的是用餐方便的同时,菜品也不失体面,环境要能打卡出片。
本质来讲,小火锅其实是“平替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物有所值”的消费理念,追求高性价比的同时,选择价格更低但品质相近的产品或服务。这一点,不仅在零售、美妆等行业流行,也同样出现在餐饮领域。
如上文所述,小火锅的人均消费集中在60元以下,相比火锅大赛道动辄上百元的人均消费,小火锅通过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与此同时,不输于火锅店的菜品种类和体验——比如多家小火锅品牌打出的“9.9元锅底+小料”“9.9元原切肥牛”,还有近百种菜品选择,包括甜品和小吃,都体现出了小火锅的平替属性。
以一围肥牛小火锅为例,门店足有105道菜品,其中不乏像毛肚、虾滑、脑花、鸭肠、腰花等高价值的火锅经典菜。对比来看,其主品牌大斌家,菜品种类也不过100多种,在数量和价值感上,其实都已经与大型火锅店不相上下。
当下小火锅越来越呈现出“快餐属性”,而高频刚需平价的简、快餐也正是当下以及未来几年的持续火热的赛道。
小火锅一人一锅,无需与他人共享锅底,点餐后即可快速开吃,减少等待时间,还有不少小火锅品牌采用自助模式,消费者自行取菜、涮煮,减少了服务员传菜环节,进一步提升了用餐效率。
而在人均消费方面,小火锅主流价格区间在20-60元,其中20-40元区间的门店占比最高,这个价位区间也与一份小炒、粉面快餐的消费相当。
部分品牌还推出了下饭小火锅,与米饭等主食结合,进一步强化快餐属性。
包括有料小火锅的流行,直接主打下饭,将套餐设置为固定的火锅菜品+主食的搭配,基本能做到即点即上。
还有小火锅品牌积极拓展外卖业务,适应消费者对便捷化的需求;例如,自2023年10月推出“海底捞下饭火锅菜”,专攻一人食的外卖场景;小龙坎推出的minihoogo火锅菜同样以外卖为主打场景。
轻量化的模型扩张,也让小火锅品牌在门店布局上逐渐快餐化。
不论是从便捷性、高性价比,还是快速出餐、适应一人食场景等方面,小火锅的快餐属性都在不断强化。
随着赛道持续升温,越来越多餐饮大牌加入,这也意味着,小火锅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与厮杀。
从经营层面看,小火锅投资模型较轻,产品可复制程度更高,开店扩张都会更容易,这一点从几个小火锅头部品牌过去一年门店数迅速增长可窥见一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小火锅企业存量逾2.4万家,年增长率达33.5%,显著高于火锅大盘的增幅。
如今北京的小火锅市场已经出现“内卷”,同一个商场内甚至会出现三个以上的小火锅品牌。同时,品牌不断分化,如今30-40元、40-50元、50-60元等价格区间内,都已经出现了对应的小火锅品牌。
小火锅赛道已经在上演“速生速死”的一幕——在河北邯郸做二手设备回收生意的台哥表示,自己两个月回收了10家自助小火锅门店,经营最久的只有11个月,最短的只坚持了3个月。
这意味着,过去一年再度翻红的小火锅,经历了快速扩张的抢位战,已经迈入了更加激烈紧张的淘汰赛!
一方面,专业火锅选手的进入,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供应链协同布局,无论是集采成本还是运营管理,相对于中小型的小火锅品牌,都更胜一筹。
当然,大品牌在品牌力上,也比从0开始的小火锅品牌更具先发优势,或许还会进一步对中小型品牌进行降维打击,造成一批选手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小火锅赛道也经历了“冰与火之歌”。
原本就平价的小火锅,价格一降再降。2024年7月,大斌家串串火锅宣布大降价,小火锅的锅底变成1元起。2024年5月,呷哺呷哺对外上线新菜单,该菜单显示其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价格全面下调,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约60元,均价降幅超10%。
价格下探、以价换量的同时,也有品牌已经感受到压力。以南城香为例,其一份纯蔬菜锅套餐已涨价至22元,而肉类的小火锅套餐则是从最初37.8元涨至41.8元。
小火锅的优势就在平价,这考验品牌的成本管控能力,供应链不成熟,集采没有优势的小火锅门店最终可能无法逃过出局离场的命运。
虽然小火锅热度高,但不少品牌在品控和门店就餐环境上都存在较多问题,影响复购和品牌的口碑。
小火锅赛道内不乏“发臭食材换水上桌”“洗菜池里涮拖把”等丑闻,一些品牌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也频遭消费者吐槽。
在“一人食”和平替经济的趋势之下,越来越趋向快餐属性的小火锅赛道,今年无疑还会继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