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2025年2月20日 0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作者/喻博雅

两千年前,张骞带回的葡萄与胡桃成为最早的零食文明符号;二十年前,街角的炒货铺与蜜饯延续了农耕时代的零嘴传统。

历史总在细微之处藏匿变化。从市井炒坊到智能仓,从散称柜台到成分表的伦理博弈,货架上浓缩了标准化与个性化、效率与品质等零食博弈的核心。二十余年的零食行业变迁,犹如一部微型史诗。

以2025年为新序,当量贩零食的头部玩家与优秀零售企业展开“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对话,品质与价格的握手,标志着量贩零食3.0时代的开启。

01

散称时代

农耕黄昏与现代化启蒙

2005年左右的国内零食市场仍弥漫着农耕文明的余韵,炒货老师傅与街边零食店的模式难以抵挡工业化浪潮,无法满足觉醒的消费需求。

2010年左右,以来伊份、良品铺子为代表的零食专卖店快速发展,进口零食的年通关量激增,成为青年认知全球化的媒介。

这一阶段,虽然炒货店、特产店朝着“散称+进口食品”的主流模型发展,但供应链仍显脆弱,行业面临价格高企、品牌连锁化困难等多重结构性困境。

零食价格高企源于“经销商供货制”,导致流通迷局。季节性原料波动与代工模式也催生了产能困局。由于一线品牌价格透明,门店毛利率不高,零食店通常选择售卖厂牌产品。

与主打低价散装零食的夫妻店不同,线下零食品牌分散,尽管部分品牌尝试连锁化运营,但供应链稳定性不足与市场割裂制约了发展。

诸如冷链与仓储短板让短保零食难以铺货,地域口味偏好不同也推高了定制成本。二线代工企业同样面临低附加值与品牌压制困境。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2005-2014年是零食行业“农耕黄昏与现代化启蒙”的碰撞期,反映了供应链与消费力不足、品牌连锁化难等问题。

随着休闲零食市场规模扩大,消费者对“多快好省”的需求愈发强烈,这为新品牌与新模式的爆发提供了机遇。

02

效率时代

“新大陆”争夺战

2014-2024年是休闲零食行业的“效率时代”,以“大牌与厂牌双轮破局”为标志,行业格局如同“新大陆”争夺战。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量贩零食”模式的开拓者在电商与社区团购的助力下成长,通过现金采购与去经销商化降低成本,以高性价比、高销量获利。

零食很忙重新定义了“零食”形态,拓展至广义层面,覆盖1700余SKU,实现了从休闲零食到日常刚需的属性升维。

赵一鸣零食自2019年起家,迅速跻身行业前列,其成功在于用规模换渠道集约,实现运营优势。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要理解量贩零食品牌的崛起,需关注市场背景。这十年,国内经济平稳发展,食品工业迅速发展,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关注日益增强。

同时,国际经验为其注入战略智慧,极致精简与尾货供应网络的经营哲学在行业中得到验证。

头部量贩零食品牌的崛起,构建了区别于上一代专卖店的商品矩阵,通过砍掉不必要的供应链环节,打破了“好吃、不贵、便捷”的不可能三角。

在这一效率驱动的行业革命中,三大变化浮现:大牌与厂牌合作,万店规模依赖中央工厂与数字化中台的高效协同,竞争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伴随新人群、新商品、新场景的争夺战,品牌正在探寻新出路,鸣鸣很忙集团则将革命从“成本削减的零和游戏”升级为“价值创造的共生生态”,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03

价值时代

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8000亿元,鸣鸣很忙的零售额突破555亿元,累计接待消费人次超16亿。

量贩零食店的成功在于极致效率的供应链管理,鸣鸣很忙在业内首推自有品牌,打造3.0店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自有品牌是打造“高质价比”商品的关键,鸣鸣很忙围绕590万人次的日均服务构建需求预测护城河。

鸣鸣很忙将自有品牌产品分为“红标”和“金标”两大系列,分别主打低价与高质,确保性价比。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鸣鸣很忙的自有品牌产品需安装监控设备,消费者可扫码查看生产过程,实现“指尖透明”。

自有品牌的上线,重构了休闲零食产业的价值分配体系,打破了品牌商的霸权,重塑了供应链生态,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最佳范式。

鸣鸣很忙还围绕超级符号、品牌口号等进行优化,以“品类精选、价格合理、购买便利”为核心全面铺开3.0店型,实现总成本领先。通过重构成本结构,将供应链竞争从成本擂台升至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创新提案。

量贩零食:效率革命与消费文化的演变简史

供应链效率革命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压缩成本,更是让技术进步指向人心的温度。零售的本质,在于效率与价值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