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2025年2月25日 0

日本综合超市迎来变革,突显三大趋势

日本综合超市迎来变革,突显三大趋势

日本综合超市(GMS)近期频出大事,原有使命结束,迎来新的分化升级。

亚洲的综合超市从1960年代在日本兴起、快速发展,在1964年以后的10年间,年均增长47.5%。当时的行业五强有:大荣、伊藤洋华堂、佳世客、MYCAL、西友。1990年代以后,逐渐下滑,进入2010年代后半期,开始寻求新的细分升级出路。

经过整合,如今行业三强为:永旺零售、伊藤洋华堂、唐吉诃德。永旺零售将GMS转向升级版SC,伊藤洋华堂转向食品馆,唐吉诃德则颠覆GMS传统模式,开辟新路。行业第四名Beisia集团则分为超市中心、电器专门店、功能服装中心等不同专业赛道。

比较而言,中国大陆的GMS比日本起步晚约30年,如今日本GMS分化了,我们似乎也在同频共振。

1、伊藤洋华堂,确定被卖掉

大荣于1964年4月在大阪开设综合超市,伊藤洋华堂从1966年开始引领行业变革。创始者伊藤雅俊经过考察后,回国进行店铺运营高效化改造,形成GNS连锁化的基础。

其核心模式是总部采购、店铺按照执行手册运营。基本运营特点包括:盒式建筑、停车场、装有电梯等,布局以食品超市为主,服装类占比较大。解决了企业名下店铺品牌组合、商品价格、服务政策一致化的问题,消费者在全国可以得到相同程度的服务。

经过50多年发展,伊藤洋华堂在日本大众心目中留下美好回忆,但随着经营管理理念与市场变化的脱节,正在逐步分化、缩减。

日本综合超市迎来变革,突显三大趋势

2016年2月末,伊藤洋华堂在日本全国有182个店,到2023年2月末,剩下126个店。按照集团计划,将在各地区处理不盈利店铺,主力回收至东京周边等核心城市。2025年将减少到93个。从企业公示数据看,2024年与约克食品超市合计销售额为1.0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9%,单项营业利润减少41亿日元,近10年来整体业绩持续下滑。

2025年2月22日,媒体获悉7&aMp;i集团确定出售包括伊藤洋华堂的超市业务,并给予美国投资基金贝恩资本优先谈判权。这意味着明确分割超市业务。希望不会对中国大陆业务有影响。

在北京市场,唯一留存的伊藤洋华堂店位于安慧桥东南部,从2025年开始只保留地下一层的食品馆,上面楼层运营已转移,经营功能完全回到食品,曾经的人头攒动的景象不复存在。

2、美国投资基金KKR明确出售西友(SEIYU)

2025年1月7日,媒体披露KKR确定出售西友,可能的收购对象有永旺集团和唐吉诃德。2023年度,西友有240多个店铺,销售额6647亿日元,经常利润270亿日元,业绩尚可。

日本综合超市迎来变革,突显三大趋势

西友成立于1962年,主要成员从西武百货分离而出,1968年开始设立综合超市。由于集团解体,西友于2002年并入沃尔玛,2005年成为其子公司。进入网络平台,探索数字化项目,属于行业先行者。与沃尔玛合作较为顺利。

2018年与乐天合作,打出口号乐天西友网络超市。但2020年沃尔玛抛售西友85%的股份,65%出售给KKR,2023年,乐天将西友股份出售给KKR。西友再度面临冷遇选择。

2024年,西友将北海道9个店铺卖给永旺,将九州实业卖给当地企业,一面处置低效店铺,一面依靠食品馆生存,GMS一体化被分解。西友吉祥寺店自营服装楼层转租给唐吉诃德做折扣店。

2021年,KKR收购西友后,大久保恒夫担任社长,首先募集员工退职以降低成本。2023年营业利润率为3.9%,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但在赢得利润的同时,失去了消费者的信赖。调查显示,西友超市的价格魅力和质量评价均下降,说明管理滞后和长期打折策略未能控制成本,运营效率较低。

3、永旺的GMS升级为新型SC

永旺零售从2022年度营业利润为57亿日元,2023年度再次下降。2024年度前三季度销售额2.2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6%,但营业利润下降192亿日元,销售业绩尚可,但收益水平不佳。

早在2014至2015年,永旺发现综合超市运营效益下降,开始探索向各个地方事业部分权、向店铺授权。当时确定将收购的大荣等食品超市运营单列出去,伊藤洋华堂也在探讨新的运营方向。

实施过程中,伊藤洋华堂发现授权后采购成本反而增加,效率下降,于是在2016年将采购权限回收到总部。然而,永旺坚持在授权策略基础上不断完善。2019年,冈田社长明确通过专业分割解决综合超市低效问题,内部分割为20个项目,形成升级版社区SC。

此期间,有的综合超市与日用品企业合作,分割低效业务。伊藤洋华堂则直接切割自己的事业生命线,选择了与时间进程相反的方向。

2025年2月14日,永旺零售宣布下一任社长为谷泽康之,曾担任北京永旺社长,后负责越南事业。

4、唐吉诃德颠覆GMS定义

唐吉诃德在2025年2月13日发布财报,销售额为1.1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7%。营业利润为897亿日元,同比增长18.9%。截至2025年初,全部店铺数量为748个。

日本综合超市迎来变革,突显三大趋势

其业务主体在日本国内,销售额为9548.89亿日元,增长7.7%。预计到2025年6月份整个财年的销售额为2.2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

唐吉诃德接触综合超市是因为收购长崎屋,经过改造,认为GMS的定义已淘汰。其财年报告中注释,GMS事业改称为UNY。

尤尼曾是日本中部地区流通商业的盟主,但改革迟缓,最终被唐吉诃德整体收购。改造后,尤尼的营业利润比之前增加100亿日元,营业利润率提高,彻底改变了原生态质量。

唐吉诃德对尤尼的改造,覆盖阿皮塔和皮亚哥两个品牌,采用个性化策略,授权给店铺运营团队,推动业绩。

5、服装品类走向实用化

综合超市原来的赢利逻辑是通过食品超市聚客,转化到服装品类销售,但随着细分业态兴起,服装品类转向细分渠道,经营价值链被隔断。

根据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服装相关市场规模逐年下降。伊藤忠集团调查显示,选择超市购买衣料品的比例逐年下降,而选择专门店和网络店的比例保持稳定。

服装消费主流价值观决定,退出传统高价格的销售渠道,转向低价、实用渠道。2023年,永旺零售改变综合超市的服装卖场布局,引入专卖店品牌,提高坪效和品牌形象。

2024年,西友社长表示,服装类销售额占比在5%以下。1995年度伊藤洋华堂服装销售额高峰时达到4568亿日元,到2018年度下降到1536亿日元,减少了三分之二。

唐吉诃德经营的综合超市UNY,衣料品销售为445亿日元,业绩构成比为10.8%。

从行业大企业选择看,综合超市服装业务的变化有三个特点:一是大幅度缩小规模,适应到店购买频率变化;二是向专业品牌租赁转变;三是改变统一规划的模式,授权给店铺引入新的品类。

三点启发

一、不适应变化,就会被淘汰。零售业必须快速适应消费变化,原有经营思路一旦不能及时跟上,必然会遭受损失。伊藤洋华堂和尤尼因僵化而逐渐消失,综合超市的连锁化经营模式固化了总部管理的弊端,阻碍了业务创新发展。

二、大陆综合超市的命运短暂。与日本相比起步晚、红利期短,纷纷举起白旗。谁能笑到最后,不是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经营授权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综合超市转向三个大方向。永旺零售开辟升级版的SC路线;伊藤洋华堂、大荣转向食品超市;唐吉诃德将综合超市和折扣店融合,结束传统商超的控制权利思维,进化出新的细分升级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