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纷争不断,变法成为各国求存的必经之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秦国的商鞅都在推动变法,以期提升资源效率和打破旧有规则。这种对变革的追求,正是对生存的深刻认知。
时至今日,中国零售行业面临深刻的“生存突围战”。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的崛起,使传统超市的流量和利润空间持续被挤压,行业平均净利率降至1.5%以下,很多企业陷入净利润下滑的困境,商超闭店的消息层出不穷。
因此,以永辉、步步高、华润万家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率先启动系统性调改,2024年被誉为“超市调改元年”。
调改的核心逻辑在于重构“人货场”。前端聚焦高频刚需品类,如生鲜占比提升至40%以上,通过场景化陈列、拓宽通道和增值服务来重塑线下体验;后端则推动供应链的优化,试图在成本与效率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部分企业已初显成效:步步高调改门店的日均销售额暴涨733%,永辉通过汰换低效SKU实现生鲜损耗率下降3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调查的47家超市企业中,四分之三进行了调改,其中75%取得了增长,增幅主要集中在20%以内。
春节前,永辉超市在18个城市的41家门店进行了调改,数据显示在春节消费季中,调改门店的消费同比增长翻倍,进店消费客流近400万人,员工利润分红超过1000万。
此外,步步高在春节销售数据显示,调改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26%,进店客流超过200万人次,其中熟食区和面包区的销售额大幅提升。
然而,调改的成功背后也面临现实挑战。调改前期投入巨大,单店改造成本超过千万元,短期内的亏损压力加剧。同质化竞争也日益明显,许多企业未能形成差异化的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调改的核心不仅在于表面的改变,更在于企业文化和流程制度的深层次改革。仅仅通过布局调整、品类变化和工资上涨是难以长久的。
多位专家认为,只有少数企业的调改触及“供应链革命”的本质,大多数依旧停留在门店装修和品类调整的层面。如何将流量转化为持续盈利,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2024年的超市调改更像一场自发的运动,部分企业进行了深入改革,而另一些则只是表面功夫。企业的掌舵者需要深刻理解这一变革,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近日,永辉发布了首批调改门店名单,计划到年中达到100家门店的改造。步步高也宣布启动新一轮调改计划,涉及多个门店,旨在提升品质与服务。
行业共识已然清晰:调改不是一时的风潮,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长期战争。2025年的调改将更聚焦于后端供应链的重塑和数字化转型。
步步高总裁表示,2025年将是品质服务年,企业将从销售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全面提升顾客服务水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超市调改的烈火不会熄灭,反而会因战略分化和技术赋能而愈发炽热。只有少数“觉醒者”能在这场变革中生存下来,迎接零售新世界的到来。
“变法未有不成,唯惧变之不彻!”这句话在超市行业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