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超市被称为“隐秘的生意”。两百多一颗的水蜜桃,一千左右一公斤的车厘子,这些商品让普通人难以想象到底是谁在消费。对大众来说,精品超市脱离了90%人群的认知和生活范畴。虽然接触不多,但它们依然存在。
精品超市到底是高端生活的标配,还是智商税,见仁见智。这些只服务于少数有钱人的超市,这些年来却接连闭店,似乎面向小众有钱人的生意,也没那么好做了。
1、天津大悦城blt超市闭店
据报道,位于天津大悦城负一层的blt超市已于3月9日正式停止营业,关闭所有线上和线下业务,结束了长达16年的运营历史。
官网信息显示,blt超市是华润万家旗下的精品业态,首家blt精品超市于2009年在深圳开业,经营万余种精选商品,进口商品占比超过50%。截至2024年5月,blt拥有43家门店。
blt超市与华润万家旗下另一知名精品超市Olé并称为“姐妹篇的贵妇超市”。blt主打优质商品和专业服务,blt expReSS以核心商圈的白领为目标群体,Olé则主要布局在一线城市,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和进口食材的需求。
然而,近年来,包括blt在内却屡见闭店消息。
去年4月,位于杭州城西的blt超市宣布将于当年5月结束运营。彼时有报道称,blt是与城西银泰城一起开业,定位轻奢,成为消费者的方便选择。而在其对面,盒马正在装修中,预计将于6月开业。
2024年6月,宁波环宇城的blt宣布将于月底闭店。当时有媒体报道,酒类和生鲜货架已经清空,店内人气冷清,偶尔只有零星顾客。
2023年12月,华润万家宣布对全国八城九店进行升级,将部分不符合新战略方向的门店升级为blt,更好地满足商圈消费者的需求。
华润万家方面表示,启动了精品超市全业态的整合和品牌升级,以Olé lifestyle、Olé food Hall和Olé supermarket三条产品线服务更多细分人群,计划加速拓展门店规模。
从门店实际状况来看,blt由华润万家超市改造而来,其效果可能介于普通超市与“正统”精品超市之间,缺乏真正的精品血统,面临经营挑战。
2、精品超市的生死门
目前,国内精品超市形成一种低调流行的现象。其中规模最大、知名度较高的是Ole',同样是华润万家旗下的高端超市品牌。该品牌名源于1998年世界杯主题曲《生命之杯》中的“ole ole ole”,寓意欢乐与开心。2004年,Ole'在深圳开设首家门店,目前全国超过120家。Ole'超市以进口商品为主,价格高昂,小众新奇商品受到青睐。
早在2016年,大润发推出过精品超市RH Lavia;2013年,永辉旗下的第一家精品超市BRAVO在成都开业,目前全国已有580家。而来自香港三黄集团的cITy'supeR、北京华联的BHG、上海的CITYshop、绿地的G-supeR等也在名单中。
但事实上,商品价格的高昂并不代表真正的“精品”,有钱人的钱虽然好赚,但并非可以长期依赖。
Ole'的新的战略似乎正向“理性化”发展。
2024年12月29日,华润万家成立40周年暨Olé超市成立20周年庆典召开。华润表示,除了超市业态升级外,也在持续开发优质自有品牌,发布了六条品牌线,支持消费者的选购需求。
也就是说,Ole'的商品重心不再是“纯依靠进口”,而是更加注重自有品牌的打造。这样的产品策略可能与普通超市运营策略相似,自有品牌如何与常规商品产生差异,恐怕并不容易。同时,Ole'似乎不再过份强调高价,而打出了“价优”的口号,开始关注价格。
华润万家还宣布,202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50家门店的焕新,持续引进更优质的商品,打造更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理念。
3、精品超市被动陷入混战
随着传统超市不断“调改升级”,其核心重点在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服务的精细化,传统超市也越来越“精品化”,导致精品超市的优势被挤占,陷入混战。
如今在国内实体零售行业中,山姆、Costco、奥乐齐、胖东来、盒马及永辉等备受关注。国内大品牌超市的高品质商品,特别是自有品牌商品的好评度日益明显。
国际连锁会员超市如山姆、开市客等也以精品化锁定高品质消费人群,会员店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高端超市的生存空间,维护1%顶尖消费人群变得更加困难。
2024年4月,经营了29年的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宣布停止所有门店经营,称近年来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
不少精品超市开始调整策略,降低身价,期望获得更广泛的人群。北京华联集团的BHG MaRket PlACE在北京仅剩下DT51店、蓝色港湾店及SKP店等5家门店。盒马重心转向“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个核心业务,针对高端消费的PReMieR黑标店的关注度减轻。绿地旗下的绿地优选、绿地臻选的门店数量也明显减少。
笔者认为,精品超市难以持续的原因有三:
第一,产品关系。所谓精品超市的产品差异化难以实现,让消费者认可质量和价格对等的“精品”更难。
第二,竞争关系。精品超市的规模和市场声量不及山姆、胖东来等“高品质”超市,对其形成挤压和分流。
第三,线上关系。精品超市一度主要服务于外籍人士,70%以上商品为进口。但随着线上国际电商的发展,进口商品更加容易获取,影响了精品超市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