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2024年1月24日 0

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展望:新兴产业助推经济增长

2018年全球新兴产业有望继续获得科技巨头的青睐,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优势领域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域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同时也要认真对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产业发展环境尚不完善,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人、产业低端重复建设,以及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2017年,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落实的大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稳定提升,以及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走出去”路线取得了实质进展。展望2018年,全球各主要国家仍将新兴产业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利发展环境影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目标不仅限于之前的“做大”,也逐渐向“做强”转化,持续引领国内经济增长。

2018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展望:新兴产业助推经济增长

2018年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正在不断释放。如一直与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相竞的美国三大科技巨头——苹果、亚马逊和谷歌,他们总共对美国GDP的贡献率达到2.4%,仅苹果1家公司的利润就超过位居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前两位的总和,成为利润最高的公司。同时,新兴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也展现出勃勃生机,正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我国红领集团的“互联网工业”新模式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近几年公司互联网定制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翻倍增长,“红领模式”将进一步向制鞋、汽车、家居、假发等领域渗透。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各主要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法国未来工业计划”等,他们的核心理念和重点领域都是围绕发展新兴产业。美国建立的14家创新研究院,研究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增材制造、轻量材料、复合材料、生物制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而在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发达国家依然领跑。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如巴西加大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补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等。在2018年,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仍需加强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新业态和新模式探索,以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近年来,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科技巨头在引领资金投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人工智能为例,仅谷歌、Facebook和微软每年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投入就达到数百万美元;英伟达对AI芯片投入大幅资金;谷歌、微软、百度、Facebook等积极布局AI开源开发平台;IBM、谷歌、华为、苹果、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则持续加大AI在行业应用的投入;此外还通过并购途径加大AI领域投资。据CB Insights统计,在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有34家AI初创企业被收购,并购企业数是2016年的2倍多,如Facebook收购Ozlo、谷歌收购Kaggle、Halli Labs、AIMatter、微软收购Maluuba、苹果收购Realface、Lattice、亚马逊收购Harvest.ai等。为保持领先优势,科技巨头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兴头仍将有增无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6%;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9.9%和28.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6.1%和5.3%;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和城市轨道交通产量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2.8%、69.4%和45.5%。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2.1%;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9%,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4.8%。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利润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据统计,除乐视网外,418家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5%,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净利润更是实现95.4%超高速增长,业绩增幅远超板块整体水平。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一是部分通过核心领域技术水平继续领先世界。我国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高铁、可燃冰、页岩气、移动通信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比如,“墨子号”成为世界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试验卫星、“中国天眼”成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和最敏感的射电望远镜、在我国率先实现全球日均稳定产气超过10000方和连续产气超一周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全球商业运营速度最高记录由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创造等。二是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将继续引领世界。中国高铁装备已经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实现了由产品、设备“走出去”向技术、标准和运营维护全产业链输出转变;阿里巴巴首个海外eWTP试验区——马来西亚数字自由贸易区全面启用运营;摩拜单车已在5个国家超过150个城市投放600多万辆共享单车;支付宝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商家,微信也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中国产品和中国模式将更多的走向世界。

法制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自2016年底国家发布“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等文件。在地方层面,安徽省于2017年7月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安徽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广东、山东、安徽、江苏、北京、四川等多省市发布了“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此外多地还在细分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在节能环保领域,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山西、内蒙、辽宁等23省(区、市)印发了“土十条”省级工作方案,河北还制定了《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上述文件的贯彻落实,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日益完善的法制政策环境。

部分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强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网购、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将继续引领全球。以共享经济为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以及近日出现的共享洗衣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亮点纷呈,2018年将不断诞生新的分享型平台企业。二是技术创新和应用将有序推进。我国在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装备等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2018年,卫星、高铁等领域技术继续引领全球,市场化应用潜能将得到逐步释放;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华为、中兴、大唐等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望从“4G同步”向“5G引领”迈进;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细分领域有望与国际保持同步。

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效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包括“新医改”、“新农合”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的执行,“双积分政策”及燃油车退出等政策的加快落实等,都给我国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等产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据中汽协统计,2017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高速增长,2018年在有利政策环境影响下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我国首次将数字创业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新支柱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浙江、福州、四川等地已出台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措施,上海、山西、河北等十余地方政府也正抓紧制定鼓励数字创意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