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上个世纪曾经名声显赫的青春服饰品牌,似乎均已日薄西山。
比如说,佐丹奴这个来自香港的品牌,1992年进入大陆市场。今年6月份佐丹奴的股东周大福提出收购要约。每股要约股份的股份要约价为现金1.88港元,收购最高代价为22.4亿港元。这两年来,佐丹奴一直被卖来卖去。
再来看另一个曾经的时尚品牌真维斯。2013年巅峰时刻全国有3000家门店,销售额达到47亿元,其后不断关店缩减了三分之二;2018年被从上市公司旭日企业中剥离,到2020年初“澳洲真维斯破产”词条登上热搜。
经过多次转型,真维斯到2020年销售才达到13亿,2021年15亿,据称今年预估25亿,比巅峰时期的一半略多。而如今的真维斯,线下几乎已经没有门店,八成销售来自于线上。
另外,21世纪之初的国产青少年时装三品牌:森马、唐狮、以纯,都已不复当年风采,日子并不太好过。
千禧年初,流行天王周杰伦代言的美特斯邦威,曾经被认为是国产青少年时装中的第一品牌,最有可能与当时的佐丹奴、真维斯这些外来品牌抗衡。但同样经不起时间的大浪淘沙,曾经的“不走寻常路”到如今甚至已经“无路可走”。
01
发不出工资
美邦沦为被执行人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美特斯邦威从3月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涉及上海、辽宁、天津等多地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关联机构,其上海总部亦被曝曾一度无法正常运转。并有网友向媒体出示了“延薪通知”。据信息显示,美特斯邦威从今年4月份开始已经开始拖欠薪资,到八月仍未发放。
为筹资金发工资,美邦要求员工卖衣服做推广拿提成来抵扣工资。美特斯邦威关于延缓发放6月工资的通知中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经营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现金流紧张,与工会委员会进行协商,原定于7月发放工资的时间延迟,力争9月恢复工资正常发放,并逐步补足缓发工资。
另外,据天眼查显示,美特斯邦威持股公司杭州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公司、昆明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公司被强制执行,执行标的分别为1.8万余元、51万余元。
2019年-2021年,美邦服饰业绩连年下滑,实现营收54.63亿元、38.19亿元、26.39亿元,分别同比减少28.84%、30.10%和30.91%;归母净利润-8.25亿元、-8.59亿元和-4.68亿元。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21亿元。
最新披露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美邦服饰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6.2亿元-6.8亿元,比上年同期暴跌1646.86%-1492.73%。扣非净利润为亏损6亿元-6.6亿元,较上年3.36亿元的亏损额进一步增长78.46%-96.30%。
在2020年-2021年两年间,美特斯邦威已累计关闭门店1655家。截至2021年末,美特斯邦威仅拥有130家直营门店和1470家加盟门店。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19家分支机构中,18家已经注销,仅剩下东莞分公司在业。
02
由盛而衰
1994年,温州人周成建创办了美特斯邦威,据称,邦威两个字是他儿子的名字。
2007年美特斯邦威营收为31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33亿元,毛利率高达38.84%,市场份额为0.95%,在国内排第一。2008年,美特斯邦威在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休闲服饰第一股”,市值一度达389亿元。
此后美特斯邦威依然在大踏步前进,2011年,实现营收99.45亿,同比增长达到32.59%,净利润则超过12亿元。创始人周成建提出要做“世界的裁缝”。在当时,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模式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所谓的虚拟经营模式,就是将所有的生产外包,没有自己的工厂,美特斯邦威自身的主要经营任务只剩下款式设计、营销、产品周转,而终端渠道则主要依靠加盟店。到2012年,美特斯邦威在全国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共计5220家,其中加盟店3914家,直营店1306家。
在最辉煌的时候,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美特斯邦威邀请周杰伦、郭富城、张韶涵等热门天王天后做代言,强势的市场造势塑造了当时时尚国产服装品牌的“超级顶流”。
但是,在这个“低价高频”的青少年休闲服饰领域,门槛极低,任何品牌几乎都没有太大的核心优势,竞争在当时十分激烈,市场份额前十的企业也只占比5%左右。
2012年是美特斯邦威的转折点,其遭到上市后的首次滑铁卢,营收同比下降4%,净利润同比下降30%。当年年报披露了原因,库存商品积压、国内外品牌竞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线上带来的冲击。
此后几年,美特斯邦威一直在试图转型,花了上亿元建设自有电商渠道和APP,却无疾而终。在财报中显示,2021年美邦线上营收并未超过总营收的30%,并且大部分销售额来源于天猫。
03
美特斯邦威败在哪?
美特斯邦威的“虚拟运营”模式,无法支撑它面临“短平快的市场竞争新时代”。
当进入电商时代之后,服饰品类的打法基本都是“小批量,快时尚”,也就是说时尚稍纵即逝,这就要求企业在面对市场的过程中反应迅速,极其灵活。
虚拟运营的好处是一种“轻资产模式”,不需要投资建设供应链的上游,自身的经营风险极大降低。但是,在商品的周转上就会变得没有自有供应链那么灵活。美特斯邦威的短板在于自己彻底放弃了上游供应链,生产全部外包,一方面控制不了质量,另一方面从生产到面市的周期相对较长,对市场的反应就会慢一拍。
笔者在文章《跨境电商巨头Shein估值1000亿美元,低调创始人可能移民新加坡?》一文中曾详细分析国产跨境电商巨头Shein的快时尚模式,它通过线上渠道在美国市场赚取外汇,获得很高的利润率,然后将大量的利润投入到上游的分包生产供应商,将供应商大量分散,以高成本实现“小批量生产”,这就加快了服饰的周转速度,同时提升了产品的时尚多元化和丰富程度。
但是,这样的“高成本快时尚模式”对美特斯邦威这样的低毛利率品牌显然无法实现。
自2015年4月以后,美邦服饰股价跌跌不休。截止8月15日收盘,报收1.7元,市值仅有42.71亿元。哭笑不得的是,美邦服饰之所以苟延残喘至今,是得益于早年买铺面买股权。2008年末到2011年,美邦服饰就花费超10亿买下70多家店面。华服投资也斥资10亿多买下上海国际客运中心2号楼。自亏损后,美邦服饰就开始卖卖卖。
2016年,在主营业务亏损5.18亿的情况下,美邦服饰通过变卖资产获取了5.71亿的资金,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末,美邦服饰非流动资产的长期股权投资6.52亿元,投资性房地产3.33亿元,固定资产合计8.16亿元。
04
2000年前后,美特斯邦威形成了“自主设计、委托生产、加盟销售”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电商的冲击、没有外来品牌的压迫性挑战,国产时尚品牌也许尚有一线生机。但是外资品牌“快时尚、快周转”的打法很快赢得了年轻人对服饰的“高频”消费需求。
美特斯邦威只能在渠道上做大规模,扩大加盟店数量,同时要求加盟商大量进货。周成建要求加盟商每年必须有25%的业务增长率。但市场不买账,美特斯邦威的产品并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最终必然在终端造成大量的“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