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3年8月8日 0

商业的一刻

商业的一刻

瑞幸咖啡近期发布的财报,受到不少关注。 

继2022年一季度瑞幸实现史上首次经营性盈利后,关于瑞幸能否延续这一态势真正起死回生,外界一直在期待答案。 

近期,瑞幸咖啡披露最新财报,二季度,瑞幸净亏损1.15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净亏损的1.15亿元中主要由于包括2.77亿元人民币的股权诉讼支出,以及应税收入的所得税费用1.02亿元。剥离股权激励费用、准备金等因素后,Non-GAAP(非美国会计准则)口径下,瑞幸二季度实现净盈利,净利润为2.68亿元,同比增长了约190%。

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诉讼支出等费用,瑞幸二季度已实现了盈利,并且几乎各项数据都在同比增长。按照瑞幸目前的业务发展节奏,盈利或许指日可待。 

自瑞幸的2022年二季报一公布,“咸鱼翻身”“炼狱级逆袭”“暴打星巴克”等词汇在网络上接踵而来,甚至出现瑞幸或许会在第三季度反超星巴克、坐稳国内咖啡市场头把交椅的声音。 

从财务造假、退市到扭亏为盈、咸鱼翻身,瑞幸从至暗时刻走到柳暗花明属实不易,似乎离重回纳斯达克又更近了一步,但是,“捧”瑞幸也不必过于着急。

基于中国这一市场,瑞幸与星巴克之间的单季度营收差距在收窄,但在星巴克千亿市值面前,瑞幸远还没有超越的程度。 

如今的瑞幸又走回了“爆雷”前高调营销、大规模开店的老路,二季度末,瑞幸门店总数量达到7195家,再创新高。凭借这一打法让瑞幸短时间内迅速出圈,占据市场,但风险也随之而来,营销大于产品本身、加盟商的口碑崩塌等等…… 

对于一家长期亏损、还在重新起步阶段的企业而言,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的持续性或许比超过星巴克更有价值。 

瑞幸开始赚钱了。 

从瑞幸二季度财报的来看,几乎各项数据都在同比增长,在一季度扭亏为盈的基础上,不少关键数据仍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二季度,瑞幸的总净收入32.99亿元(约4.932亿美元),同比增长72.4%,环比增长也达到了37.18%。继2022年Q1首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后,瑞幸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剥离股权激励费用、准备金等因素后,非美国会计准则口径下,瑞幸二季度实现净盈利,净利润为2.68亿元,同比增长了约190%。 

交易用户数也在增长,二季度瑞幸平均每月交易用户已达到2071.2万人,同比增长68.60%,环比增长29.65%。

瑞幸最新财报数据一经披露,瑞幸在粉单市场的股价应声大涨近12.5%,同时瑞幸的市值也一度突破45亿美元,这比2019年上市当天的42.5亿美元市值还高。 

尤其是这一业绩与老巨头、老竞争对手星巴克相比,更具传奇色彩。 

在瑞幸披露业绩的前几天,星巴克也公布了截至7月3日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4月3日-7月3日)报告,第三财季,星巴克总营收81.5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9.1亿美元,同比下降20.9%。 

在中国市场上,星巴克的业绩表现更“惨烈”,第三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5.4亿美元,同比下降40%。也就是说,单看中国市场,瑞幸和星巴克中国的营收已经缩减至4亿元左右。 

中国作为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颓势早已显现。财报数据显示,第三财季,受到客流量下降43%和平均客单价下降1%的影响,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44%,而从2021第四财季至2022财年第二财季,星巴克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一直在持续下跌,分别同比下降7%、14%、23%。 

一个在逆势增长,一个在暴跌,因此“瑞幸要打败星巴克了?”等声音大量涌现。不可否认,在中国市场上,瑞幸与星巴克之间的营收差距在渐渐缩小,甚至在门店数量上瑞幸早已超过星巴克。 

但退一步来看,单以一个季度的数据做对比,便说瑞幸超越、吊打星巴克,恐怕还为时尚早。

在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主要开在一线城市,这导致其大量门店因疫情影响关店,这影响了其客流量和销售额。 

商业的一刻

星巴克临时CEO霍华德·舒尔茨也表示,中国市场业绩下滑这主要归因于中国与COVID-19相关的限制,以及来自中国的外币换算影响。 

当然,在二季度瑞幸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许多门店也暂时关闭,但相对而言,瑞幸的城市布局更加分散、下沉,该季度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没有星巴克严重。

如果看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收入达到8.6亿美元(约56亿人民币),而瑞幸咖啡的营收为24.05亿元。星巴克的营收是瑞幸的两倍。 

此外,瑞幸与星巴克的经营模式和主要面向的客群存在显著差异。 

星巴克注重线下门店的体验,主打第三空间概念,这也导致疫情期间不能提供堂食的星巴克吸引力大打折扣,线下空间消费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瑞幸更以性价比高吸引用户,更多用户以外卖或者自提的方式消费,所以疫情导致的不能堂食对瑞幸的冲击相对较弱。 

瑞幸确实赚钱了,但说它超过星巴克大可不必,与星巴克近 1000 亿美元市值相论,瑞幸仍在追赶。 二者虽同属咖啡赛道,但在国内市场上的定位却大不相同,况且,随着瑞幸越来越下沉,真正的对手早已不是星巴克。 

除了赚钱外,瑞幸财报中还有一个亮眼的数据——门店。财报数据显示,瑞幸二季度门店总数量达到7195家,到达新的巅峰。 

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也表示,门店的持续高速扩张是二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之一。

瑞幸的拓店速度到底有多快呢?去年全年瑞幸新开门店共1221家,而仅仅在今年上半年,瑞幸已经开出1171家门店,已经逼近去年全年。 

瑞幸成立初期便一直以大规模开店的打法抢占咖啡市场,时至今日,瑞幸不仅仍在走老路,并且走得更勇猛。今年2月,瑞幸CEO郭谨一在内部信中透露,瑞幸1月新开门店360家,超过了退市前的开店速度。 

瑞幸仍在疯狂拓店,速度已经超越星巴克。瑞幸本季度内门店净增615家,而上一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新开门店只有107家,仅是瑞幸的六分之一。 

商业的一刻

瑞幸咖啡门店,图/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有接近瑞幸的人士对36氪表示,瑞幸2025年的门店目标是上万家,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内还需要再开出2800家店。

其实,瑞幸之所以能延续此前大规模开店扩张的打法,很大程度得益于瑞幸的加盟政策。 

财报显示,截至二季度,瑞幸自营门店4968家,占比超过六成;加盟门店数量2227家,占比三成多。 

近两年来,瑞幸加盟店的数量增速持续超过自营店。2021年,瑞幸新增加盟店753家,接近新增自营店数量的两倍,2022年二季度,新增加盟店的数量仍多于自营店,分别是322家、293家。 

再来看门店的营收贡献,二季度,在瑞幸32.99亿元的收入中,瑞幸自营门店收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52.4%,加盟门店的总收入约为7.78亿元,同比增长178.37%。

瑞幸的加盟政策于2021年初重新启动,据瑞幸咖啡披露的合作详情中显示,前期没有加盟费用,加盟方需支付瑞幸咖啡提供的前期投入总费用在35-37万之间,具体包括装修费用11-13万、生产设备19万左右以及保证金5万元,开放加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