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nn画作(左)清泉画作《九龙拉棺》(右)
来源/燃次元
撰文/马舒叶
图源/画师Ann、清泉供图
深夜挤在直播间,焦急等待主播开卡,开一次卡的花费在300-500元之间,而为了开出一张喜欢的手绘卡,不少80后手绘卡爱好者们可以说是“挥霍无度”,一次开十几盒,甚至几十盒,动辄消费近万元。
“不惜重金”开卡背后,是当手绘卡流入二级交易市场,一张500元开出的卡,能标出5000-6000元的高价,愿意支付10倍溢价的手绘卡爱好者们,或用于收藏或再次转手。
画出一张标价数千元的手绘卡,能赚多少钱?
1996年出生的清泉是一位“手绘卡画师”,他的工作是在一张身份证大小的卡片上进行创作。燃次元了解到,目前,拥有近一年手绘卡绘制经验的清泉,单张手绘卡的稿酬在8个月内从120元涨到了1000元。
同样身为手绘卡画师的95后Ann,入行一年多,稿酬也达到了2400元/张。
清泉告诉燃次元,不少手绘卡爱好者都会从漫威漫画、DC漫画、宝可梦等主题的手绘卡“入坑”,“在玩手绘卡之前,这些爱好者就有着对某IP文创周边的收集习惯,不少人表示在购入小时候看过的影视剧作的手绘卡时,总会陷入童年的回忆中。”
如清泉所说,在互联网平台上,80后的身上似乎总带着“佛系”“两娃高贷”“中年危机”等标签。而随着职场和家庭压力的增大,他们对童年的情感就愈加浓厚,手绘卡及手绘卡画师也正是在80后这种怀旧情感下产生的。
随之,以手绘卡工作室为首、招募画师画卡,再与开卡直播间合作,在直播间以盲盒形式卖卡的新经济现象走红。
手绘卡画师职业的兴起,以及手绘卡的破圈,使得文创藏品赛道的热度也有所上升。据统计,2021年,以文化为核心的非遗活化、文创产品市场开发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内容。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中以文创产品为代表的购物占比达到了55%。
而随着博物馆文创收藏、数字文化藏品收藏等热潮出现,手绘卡一线从业者、手绘卡工作室绘心阁创始人姜斯特亦表示,未来手绘卡或有望成为下一个新的文创热点。
01
手绘卡“出圈”
“春江水暖鸭先知”,手绘卡越来越火的趋势,是被最先“游入”这个行业的爱好者感知到的。
事实上,早在1995年,《大力水手》IP推出手绘卡之后,手绘卡之风便在国外吹起。只不过在近两年,才吹进国内。而其背后“one of one”标识,在成为与普通印刷卡最大的区别的同时,也是其最具价值的标签。
但入圈的高成本显然难以阻挡爱好者的心。燃次元接触的包括绘心阁、暮光等多家手绘卡工作室的负责人表示,“现阶段,工作室的订单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随着手绘卡之风在国内愈吹愈烈,单纯的原创手绘卡逐渐开始无法满足爱好者多样化的需求。画师原创、在原创的基础上进行二创以及专门临摹的画师,都受到了圈子的追捧。
“手绘卡玩家集中在30-45岁之间。”姜斯特表示,他会亲切地称这些买卡的玩家为“老板”,而这些更有消费能力,也更愿意为自己的爱好付费的80后老板,也成为了手绘卡直播间的主力军。
从宝可梦主题入“坑”的手绘卡爱好者田野星爵告诉燃次元,自己除了在直播间买盒开卡,还会指定画师“定制手绘卡”,“但由于画师排期过满,我想要的那个IP手绘卡需要等到明年才能拿到,但等待的过程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梨梨是手绘卡直播间的主播,每次直播至少要开近300盒卡,而最长一次直播时间长达13个小时。从3月份做兼职主播到现在成为全职主播,梨梨感受到了不同年龄层对手绘卡近乎一样的热情。
爱好者的追捧、直播平台的助推,买卡、集卡、开卡,俨然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
手绘卡,一张2000元
“最多的一次,我在一张卡上画了九条龙。”清泉告诉燃次元,事实上,几年前他就注意到了风靡国外的手绘卡,但彼时国内还相对安静,直到近两年手绘卡在国内走红,自己才开始做兼职画师。
“精细的画作,不仅要形体准,还要上色干净,构图想法丰富等。”姜斯特表示,能在一张卡上画出九条龙,足以说明画师的功底和原创力都较强。
同样身为画师的Ann,是在朋友的邀请下于去年4月,成为了一名手绘卡画师的。
创作前,Ann往往会花一整天的时间进行构思,“可能整个白天都会花在思考构图上,以人物绘画为例,从造型、衣服、背景,细致到色调地不断调整。”构思完成后,从草稿到上卡绘画,还需要再耗费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