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重重泥沼的昔日线下巨头苏宁,这次竟因美团出了一次圈。
10月21日,苏宁突然宣布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正式入驻美团平台的首家家电3C品类大型连锁品牌。这意味着,苏宁的家电3C产品,以后可以像点外卖一样即时送达到消费者家门口。
同在10月21日这一天发生的另一件事是,苏宁还启动了双十一大促活动“双十一全民嘉年华”。很明显,在双十一购物节来临之际,苏宁一边牵手美团,一边同步开启自家平台促销,意图为自己在今年双十一的存在感多添一把火。
苏宁的确需要刷刷存在感了。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十多年来,“猫狗”是长年不变的老擂主,“新生者”抖快成为新晋黑马,争相抛出更多更优更简单的福利政策,徒留苏宁等老零售巨头被汹涌的商业浪潮裹挟而去。
如今,即时零售正成为电商巨头深入彼此腹地的突破口,苏宁或许也想在本地生活领域抢到更多蛋糕。
虽有庞大野心,但苏宁也没有足够精力和弹药去付诸实施,因此与美团合作对于苏宁来说,就是当下即时零售舞台上的最佳选择——可以直接借用美团现成的、较为成熟的专业系统以及即时配送服务。
但美团即时零售给苏宁带来多少回血值?
苏宁是美团在数码3C领域的首个连锁品牌,而非独家品牌。言外之意,随着后期更多3C品牌的入驻,苏宁在美团即时零售场分的蛋糕或会越来越少。只能说,与美团合作,是苏宁继续急缺“弹药”期间,不可错过也不得不进行的重要“回血”方式,但苏宁想要重回辉煌,还是要靠自己后续的运营。
1、逐渐失去姓名的苏宁,“双十一”怎么打?
在电商领域逐渐没落的苏宁,在一次次双十一“猫狗”们的大战中,失去了存在感。
这两年节衣缩食的苏宁,又迎来了今年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考。只是身为老零售巨头之一,它今年意外出圈的缘由,并非像其他电商平台一般推出了各类玩法新奇的大促活动,而是一则与美团即时零售合作的新闻。
10月21日,苏宁在微博宣布正式入驻美团,消费者在“美团”或“美团外卖”APP搜索“苏宁”,便可从检索页面购买手机、电脑、生活小家电类产品。
两家这次合作也非浅尝辄止式布局,苏宁这次的确动真格了。
首先,不断扩大入驻门店数量。目前已经有覆盖175个城市的600家苏宁易购门店入驻了美团闪购,其余暂未接入美团的门店,则打上“到店”标签。并且苏宁还计划明年入驻门店超1000家,不断加大向美团的开放力度。
其次,给出真金白银补贴。从10月21日至11月13日,只要在美团的苏宁门店下单,均可免除配送费。另外苏宁还在美团活动推出了满699减80元、满1999减100元、满3999减220元、满5999减350元优惠券,还有爆款单品限时折扣。
连线Insight随机选了六家北京的苏宁店铺进行体验,发现它们在美团上架的商品多至分为四大板块:手机配件、生活家电、电脑办公、智能数码,少至只有一个手机板块。大多数店铺以手机配件、生活家电、电脑办公三大板块为主。
图源/美团App
至于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目前还不在苏宁与美团的合作范围内,不过前者也计划未来探索“空调、冰洗等大家电即时配送服务模式”。毕竟大型家电依靠美团闪购的骑手进行配送,并不现实,美团的配送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升级,才能满足大型家电配送需求。
除了在美团闪购,苏宁在自家平台的大促动作也频频不断。
先是在10月,和老板、美的、创维等一线家电品牌频繁接触,在产品、补贴、服务等方面争取到了深维度的合作。
而后在双十一商家大会上,苏宁提出“好用户、好商品、好内容和好服务”四大营销方案。尤其是重点提及了“好内容”中的内容电商。苏宁希望能在双十一期间大力推进导购直播、场景直播与带货直播等多种直播形式,配合专业知识、场景种草导购、开箱评测类等短视频内容,多平台矩阵帮助商家分发内容、提高销售额。
同时,为了调动用户的消费积极性以及购物体验,苏宁还提高了“以旧换新”的回收价,让合作商家必须承诺“30天价保”,部分商品还支持“30天内包退”“365天内包换”。
虽然苏宁在尽力祭出不一样的大促花样玩法,但数据已经不留情地指出,曾经这一风光无限的零售巨头苏宁,已经在长达十多年的双十一大战中,逐步落伍。
百度指数显示,从2011年到今年双十一的12年间,苏宁在京东、天猫等老电商平台的搜索量一直垫底。即便是后兴起的拼多多和抖音,也轻易完成了反超,把苏宁远远甩在身后。
曾几何时,苏宁在线下家电市场称王称霸的年月,一众电商平台在苏宁面前还是“后生”。苏宁为何从一个优等生,沦落到今天这个境地?
零售主业本身的低迷和过去5年激进的投资策略是两个最直接的原因。
苏宁的转型走在了前面。阿里巴巴及京东还未上市的2011年,创始人张近东就提前意识到要为苏宁开辟一条线上发展之路,提出要“再造苏宁”,计划利用十年时间将苏宁打造成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0%的电商行业第一。
但接下来几年苏宁的发展,脱离了张近东预想。比如被迫卷进阿里、京东带头发起的持续数年补贴战中。
于是,从2014年起,苏宁的零售主营业务便因一众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冲击,开始走向下坡路。
按照常理,主营业务疲软,公司应把主要精力、财力放在改变这一困境上。但苏宁像失去导航的巨轮,把目光放到了横向扩张上,开启买买买节奏。
从2016年开始,苏宁投资加速投资。仅在2016年-2019年,就先后投资努比亚手机、苏宁消费金融、天天快递、辣妈帮、家乐福中国等多个大项目,消耗账面上百亿的真金白银。最终的结果是,不仅各方的协同效应未能达成,所投项目也没什么财务回报,反而将苏宁拖进更深的黑洞。
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则成为压倒苏宁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资金短缺、供应商货款无法按时交付,连经营都陷入停滞,被网友戏称为“无货宁”。
主营零售业务不具优势,豪掷千金投资周边业态的做法又造成高额支出,如今的苏宁,和京东、阿里巴巴等平起平坐已无可能。在巨额债务的压力下,瘦身、拼命活下去,未来才有希望。苏宁此番的“双十一”,也显示出它要再博一番的野心。
2、苏宁为何需要美团?
苏宁如今想要的东西很朴素——有更多流量、卖更多货。
“不在零售主赛道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2021年,张近东终于下定决心让苏宁回归主业了。至于非零售主赛道的版图,财新的一篇报道中曾用“很难描绘其投资版图究竟有多么庞杂”概括。
只是到了2021年再扭头聚焦零售,市场已经变了。
十余年前,苏宁看不上电商、瞧不起京东,十多年后到了新零售时代,苏宁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国美,而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诸多互联网电商平台。
如今的京东,目前已是苏宁追赶不上的对手,市值是苏宁的好几倍;异军突起的拼多多,发展势头更是迅猛。这些电商巨头,将配送时间从次日达、当日达,进一步内卷到小时达、分钟达,大大减弱了线下零售门店的优势和服务能力。
新旧势力线上线下的包围下,苏宁不但失去了与阿里、京东等巨头比肩的势头,还错过了互联网电商红利期,在中国电商版图上占比逐渐缩小,危机重重。
在此腹背受敌的环境下,阿里系零售界老将黄明端临危受命,接掌了虚弱的苏宁,并让苏宁开始聚焦于家电3C这一核心主业相关的电商、线下门店业务及物流服务。
具体动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希望通过即时零售弯道超车。比如今年7月,苏宁在自家APP里上线了“苏宁速达”服务。只要用户周围3-5公里内有苏宁门店,就能在线下单、免配送费送货,平均配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