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3年9月5日 0

连结启示

连结启示

泡泡玛特,寒冰难解。

近期,泡泡玛特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未经审核业绩状况。数据显示,本季度较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下滑 5%-10%,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收益同比下10%-15%。

连结启示

拉长时间线来看,泡泡玛特在国内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公司上半年财报显示,尽管营收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出现了首次下滑。

这也意味着,泡泡玛特的盈利能力在减弱,“潮玩第一股”光环也在变淡。

唯一的好消息是,今年以来,海外业务是泡泡玛特难得增长的业务,成为了提振外界信心的筹码。三季度泡泡玛特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收益同比增长115%-120%。

但海外收入毕竟还是小部分,对于拉动整体业绩的增长依然有限,也充满着不确定性。意料之中的是,乏善可陈的业绩也让资本市场失去对它的信心。

自7月中旬发布业绩预告以来,泡泡玛特股价跌幅已超30%,刷新历史新低。市值上,也较今年年初最高位时蒸发了600多亿港元。

此前,富瑞发表报告称,预计泡泡玛特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高,加上宏观环境疲弱,影响非必需消费,预期集团第三季整体销售将下跌9%,并料趋势将于今年第四季及明年上半年维持。

事实上,悲观的市场情绪早已蔓延。2020年泡泡玛特登陆资本市场时,其千亿市值就备受质疑。如今,高增长神话破灭的背后,泡泡玛特正在逐渐被年轻人抛弃。

某种程度上,泡泡玛特的市值是被年轻人“买”起来的。盲盒系列的出圈让泡泡玛特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甚至“社交货币”。彼时,市场的狂热卷袭到二手市场,一个限定娃可以卖到几万元、十几万元。

消费市场变化飞速,冷静之后的消费者忠诚度有限。泡泡玛特带火了潮玩市场,一大批玩家跑步入场,但泡泡玛特却逐渐失了宠。门店不再熙熙攘攘、二手市场也门可罗雀,众多爱好者纷纷退坑。

从创造高增长神话的明星公司,到现在业绩下降、千亿泡沫被戳破,泡泡玛特是着急的。从开发大娃、到主题乐园,再到海外业务,泡泡玛特一直在寻找第二曲线,但创造第二曲线何其困难,在主营业务未见好转的情况下,泡泡玛特大手笔投入其他业务,或将加重其成本压力。

这个冬天,泡泡玛特终究难以回暖。

1、“泡泡”吹不大了

泡泡玛特的“泡泡”吹不动了。

上周,潮玩公司泡泡玛特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经营状况。尽管没有公布具体的财务数据,但公告显示,泡泡玛特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略有下滑。

作为泡泡玛特的主要市场,中国大陆地区收益同比下滑10%-15%。具体到各个渠道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今年三季度,零售店同比下滑0%-5%;机器人商店同比下滑25%-30%;抽盒机同比下滑25%-30%;电商平台及其他线上平台同比下滑10%-15%,包括天猫旗舰店同比下滑35%- 40%、京东旗舰店同比下滑20%-25%。

唯一增长的渠道是批发及其它渠道,同比增长5%-10%。对比之下,这样的增长远比不上其他渠道的大幅度下滑,直接导致中国大陆地区的整体生意下滑。

泡泡玛特今年的发展倍具挑战。

连结启示

财报显示,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23.59亿元,同比增长33.1%;净利润录得3.32亿元,同比减少7.2%。尽管上半年收入同比仍在增长,但从增速上看,较于巅峰时期超过200%的增幅,差的不止一点半点。

分渠道来看,今年上半年,其线下收入为11亿元,同比增长21.8%;线上渠道收入为9.78亿元,同比增长46.8%。在泡泡玛特官方的解释中,经营被疫情按下暂停键,是营收增速下滑最主要的原因。

的确,上半年的疫情,给了泡泡玛特一记重击。

根据官方统计,上半年零售店闭店时间在1周-3个月的店铺数量达到133家。其中一线城市是重灾区,过去一年泡泡玛特新增的93家门店,多半是由二线及其他城市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是线下渠道受到疫情冲击,线上销售的状况也不佳。泡泡玛特相关管理层表示,目前有一部分流量“从天猫转移到了抖音”,这为泡泡玛特在不同线上平台进行差异化运营带来了挑战。

随着营收增长放缓,泡泡玛特毛利率压力也愈加明显。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8.1%,同比下降4.9%。泡泡玛特相关人员在财报电话会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原材料的上涨,OEM厂每道工序加工成本上升,随着产品工艺的愈加复杂,生产单位采购成本攀升。

拉长时间线,这是泡泡玛特毛利率连续三个上半年下降。按照管理层的表示,今年全年毛利率目标也是止住跌势。

更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是泡泡玛特自2020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出现首次下滑的报告期。对此,泡泡玛特解释为,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毛利率下滑;另一方面是以雇员福利为主的销售、行政开支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潮玩市场,库存也是品牌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存货为9.5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为160天。而在2019年,其存货周转天数仅有46天。

换言之,泡泡玛特越来越不好卖了。

回顾过去两年,泡泡玛特上市时恰好赶上新消费最好的那两年,众星捧月之下,头顶“潮玩第一股”光环,泡泡玛特的“泡泡”越吹越大,创造了消费市场的奇迹。

但今时不同往日,新消费整体遇冷,市场回归理性,盲盒作为“非必需消费”,自然也被很多消费者抛弃。

2、退坑的消费者,失宠的泡泡玛特

中国版《纪实72小时》纪录片曾有一期记录了潮玩市场的火热。2019年4月,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国际潮流玩具展中,有人为抢到限量版彻夜排队,也有人在开门放行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场内奔跑。

处于火热期的泡泡玛特,正是那场活动的主办方。

95后的小慧曾经是泡泡玛特的狂热收集者,过去泡泡玛特的端盒、改娃,小慧消费起来都是毫不犹豫。2020年开始,小慧的家里就摆满了一墙的泡泡玛特。

不过,从今年开始,小慧对泡泡玛特热情明显降低。小慧向连线Insight直言,之前买得太多了,现在也没有太好看的,不如省钱了。

和小慧一样的消费者还有很多,曾经泡泡玛特狂热的爱好者们,正在纷纷“退坑”。

事实上,潮玩本就不是刚需产品,再加上没有足够新鲜的爆款吸引,往往很容易被抛弃。

体现在数据上,泡泡玛特的会员复购率也在不断下滑。财报显示,上半年的会员复购率下滑至47.9%,2019年,其会员复购率为58%,2021年变成了56.5%。

更重要的是,品控不过关引发的质量问题也劝退了不少消费者。

王雪认为,既然品控无法保证,就应该有令消费者满意的售后,比如重新抽取该系列的新盲盒,毕竟样品和仓库重发更无法保证质量。

在小红书上,搜索有关“泡泡玛特退坑”的笔记,高达一万篇。而在黑猫投诉上,有关泡泡玛特的投诉也有近一万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泡泡玛特盲盒的未知属性,此前在二手市场也颇受欢迎。一般来说,如果买不到热门款,或抽不到喜欢的款式,消费者往往会流入二手市场。

据豹变报道,当时发行价为4999元的泡泡玛特MEGA珍藏系列1000%的大娃,在闲鱼卖出89999元的天价。

如今,众多消费者“退坑”的情绪也蔓延到二手市场,泡泡玛特不那么“香”了。

在二手市场,泡泡玛特的溢价空间也十分有限,甚至低于市场价就可以买到。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某消费者曾花上万元,只为购买泡泡玛特SKULLPANDA OOTD系列。当他想要转手时,原本发售价899元SKULLPANDA OOTD牛仔款,在闲鱼500元无人问津,最终不得不降至400元才出手。

此外,除了少数稀有联名款外,泡泡玛特产品都在下跌。曾被炒至万元的未拆封SPACE MOLLY 1000%,目前价格为5000元左右,几乎和发售价4999元无差别。

连结启示

联名款的行情都如此不好,普通款更是便宜。此前,据连线Insight走访,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夜市,已拆封的普通款泡泡玛特的二手市场价格为100元3个,均价低于市场价;仅有隐藏款和热门款可以卖到均价100元以上,但也都低于火爆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