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手机大厂“扎堆”智能电视的一年,荣耀智慧屏于8月10日发布;红米电视在8月29日发布;9月16日,摩托罗拉电视也在印度首发;11月25日,华为智慧屏发布;9月27日,一加电视也选在印度首发,包含一加电视Q1与一加电视Q1 Pro两款产品。
进入2020年,业界爆料,OPPO 旗下子品牌 realme 首款智能电视已通过印度 BIS 认证,只差低调的vivo,华米OV争夺“客厅”的新战争打响了。
众多手机厂商的“跨界”加入,使互联网电视市场再次热闹起来。早在2013年第一波互联网“野蛮人”就已入局,这一年,乐视、小米相继推出了乐视超级电视和小米电视,成功吃到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的第一口红利,只不过最先入局的乐视后来玩“脱”了。
随着乐视、小米快速打开互联网电视的市场,其他互联网玩家也集体涌入,如微鲸、暴风、风行、PPTV、联想等相继入局,一时间互联网电视市场从几个“野蛮人”的竞争,变成了几十个“野蛮人”的大混战,“野蛮人”与传统玩家的“客厅争夺战”在这个时候正式打响。
之后的五年时间,互联网电视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联想在2015年5月推出电视品牌“17TV”,苏宁旗下PPTV也推出首款智能电视。同年7月,暴风挖来前创维副总裁刘耀平,打造后来的“暴风TV”。8月,离开了SMG的黎瑞刚创办微鲸电视,带来了55英寸的互联网电视新品;12月,兆驰股份、东方明珠,联合海尔、国美、风行网,共同推出风行互联网电视。
好景不长,从201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迎来第一个低谷。
2017年末,乐视母公司被爆财务造假,受此影响,乐视超级电视市场份额骤降。2018年暴风TV母公司净利润亏损近亿元,暴风电视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2019年7月,暴风掌门人冯鑫被抓入狱,暴风电视彻底了没有了翻盘机会。
经过激烈的厮杀,第一波的互联网电视几先后淡出人们的视野,乐视、暴风“偃旗息鼓”后,小米一家独大。就在去年7月,雷军宣布小米电视取得了半年销量中国第一的佳绩,更是唯一半年度出货量和销量全部突破400万台的电视品牌。
不过,电视行业从不缺乏“搅局者”,自去年开始手机大厂接过“接力棒”纷纷入局。
2019年8月荣耀推出荣耀智慧屏,名字虽不叫电视,也难掩其在“客厅场景”上的野心,11月25日,华为MatePad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又发布了华为智慧屏V75。要知道这一年3月的AWE家电展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说“不做电视”,智慧屏也被其称为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的下一代产品。
其实,产品形态上智慧屏虽然加了很多交互功能,可本质上仍然是款“TV”。
继小米、华为之后,OPPO也要做智能电视,OPPO子品牌realme明确表示会在2020年第二季度,先在印度市场推出自家首款智能电视产品。从最开始的小米电视、后来的华为/荣耀智慧屏电视。做智能电视的手机玩家还有一加(印度)、诺基亚(印度)、摩托罗拉(印度),相比小米、华为直接在国内“硬钢”,后几个玩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印度市场先试水,考虑realme先打印度市场,未来一加、诺基亚、摩托罗拉回到中国开拓智能电视市场的可能性很高。
毋庸置疑,手机品牌扎堆入局电视行业成为一种趋势,华米OV国产手机四大厂,目前除了vivo已全部入局,相比于其他手机大厂的“激进”,vivo选择了“低调”。
去年9月,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vivo未来核心产品还是以个人为中心,而不是家庭。因此,不会推出智慧屏或者智能电视品类。
这一幕让人想到2019年AWE家电展,考虑过往OPPO和vivo两个品牌在运营步伐上基本一致,如果realme初战告捷,vivo或iQOO“牌”的智能电视的推出或许也不会太远。
手机大厂纷纷进入智能电视市场,除了抢夺未来AIoT客厅场景入口的需要,也同智能手机竞争进入白热化相关。产品形态上,智能电视与智能手机拥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5G、AIoT大时代,手机和电视能够实现大小屏协同,为用户带来更为智慧的居家场景,手机大厂入局也就很顺理成章。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较前一年下降了7%,同时出货量也越来越集中在华为、OPPO、vivo、小米等头部品牌上,它们的出货量占比在2019年已经超过了80%。手机市场趋向于饱和,想要保持过去的高增速,就必须开拓新的市场。
不过,智能电视行业并不是一个蓝海市场,在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带屏类的硬件产品冲击下,以及近几年年轻人观看电视习惯的下降,手机大厂们的“客厅”野心并非一条坦途,想要复制小米的成功,尚有很多问题需要它们解决。
根据奥维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彩电零售市场持续低迷,全年我国彩电零售量为4772万台,同比下降2.0%。零售额1340亿元,同比下降11.2%,行业均价2809元,创十年最低;彩电产品需求下降,百户拥有量119.3台,同比下降2.4%,是6年来首次下降。
均价下降,同“野蛮人”搅局很有关系,无论是失利的乐视、暴风,还是成功的小米,信奉“软件”、内容盈利的它们,在价格上做到了某种“极致”。
回首2013年在乐视“核爆”发布会现场,当大屏幕出现“2499”字样时,台下一片凉气,50英寸的S50比47英寸小米电视还要便宜500元,你低我更低,这让传统家电玩家有些吃不消。
2016年,创维集团掌门人刘棠枝就曾公开批评这一现象:互联网企业的低价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常规的方法,但是江湖有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技术和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成本是1000,结果售价只有800,无节操的低价模式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正因为违反规律,第一波的大多数互联网电视玩家都“死”在了路上。即使“幸运”的小米,也有自己的危急时刻。2017年上游面板厂商价格上调,元器件及人力成本也在增加,乐视和小米都“失言”开始涨价。
因为“野蛮人”的硬件不赚钱打法,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的售价也被迫一降再降。纵使如此,行业大环境仍然趋冷。虽然有小米这样的新秀脱颖而出,三星、TCL等传统电视厂商仍牢牢把控市场,手机大厂们在进军“客厅场景”,还需要过了“老家伙”们这一关。
数据来源:市场统计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报告
根据海外市场统计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的电视出货量在2020年第一季度预计将达到4460万台,三星的出货量依然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传统电视豪强LG排名第二,国内电视品牌海信和TCL的一季度出货量分别为425万台和422万台,位列第三、第四。好消息的是,第一波“野蛮人”中的胜出者小米,Q1季度的出货量达到210万台的规模,排在第五。
小米作为后来者,能够攀升到第五名,无疑激励着一众手机大厂进军“客厅”的信心。在进军智能电视方面,由于智能电视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为它们的入局提供了一个基础。
首先,电视行业的入门门槛并不算高,国内电视产业的供应链很成熟。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围绕电视产业的Designhouse、面板厂、主板厂和整机厂等分工很细。据群智咨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球彩电出货报告显示,全球出货量七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五个,包括TCL、海信、创维、小米、长虹。另外,两家企业则是来自韩国的三星和LG。
小米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依托代工厂,TCL SCBC是小米电视的最大代工厂商,2017年7月-2019年7月两年时间里,TCL SCBC为其代工出货的总量就达到了700万台。
对华为、一加以及OV这类手机行业老手来说,无论是硬件端的产品设计、供应链亦或是量产方面具备着丰富的经验,这些手机厂商或将效仿小米,通过外聘行业专家、供应链合作及调整和外包专业代工厂等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传闻华为“智慧屏”就由京东方、华星光电代工。
其次,智能电视是消费者换机主流,软件生态的搭建是手机大厂们的优势领域。如今,国产的智能电视大多采用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电视操作系统,而华为自行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也和安卓“渊源颇深”。手机大厂对智能化操作系统的理解更深刻的,智能电视的PK中,在软件生态、内容生态的构建能力方面,强于几大传统家电厂商。
而且,手机大厂们还可以借力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交互优势,由手机向客厅渗透。例如,荣耀智慧屏交互上,已实现手机和智慧屏之间的闪投、控屏等功能,比如手机轻碰NFC标签即可投屏;用户还可以通过智慧屏来控制智能家居。
“近水楼台先得月”,华米OV手机大厂们的智能手机已覆盖国内十几亿用户,通过小屏渗透大屏的策略,也能在市场中撕开一个口子。
最后,手机大厂在年轻用户群中具备极强的品牌优势。据TCL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影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