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2年9月17日 0

智慧城市,以温度滋养,如生命般成长

智慧城市,以温度滋养,如生命般成长

【深几度·关心技术文化与人】

撰稿|王琨珸

编辑|吴俊宇

「摘要:智能体通过“5机”深度融合,“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能进化”。智能体最大的特征是云网边端协同,是一体化智能系统。深圳市与华为发布共建的“鹏城智能体”是融合了云网边端协同新技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系统,也是首个城市智能体的探索实践。」

现代城市中,要说全球哪个城市最能够为优雅、时髦和浪漫代言,恐怕第一个当属巴黎。这座城市的魔力在于,最早的新技术的应用、公共设施的出现、涌上街头时髦的年轻人,把生存变为“生活”。

早在17世纪,随着公共邮政、公共交通和街道照明在巴黎的首次出现,现代城市的兴起让巴黎人率先享受了有品质的生活:

在公园散步、去商场购物、开启晚间的社交生活。真正属于城市的生活发生着改变,城市当中的“人”最先体验、感知、并融合创造、延续着这种改变。

城市在不断演进,几百年后的21世纪,面向未来的城市面貌“智慧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成为一个宏大命题。截止2019年,全国超过500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计划。

城市的本质却从未发生变化,“人”依然是考虑的最核心要素。智慧的城市依然要为“生活”服务。

这也是大城市对于无数年轻人的吸引力所在,智慧城市则更需符合这个特性。全球盛行的“以人为本”精神使“人”的需求关注度愈加凸显。

华为提出“赋城市生命体以智能“,是从资源治理、市民服务、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亦从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出发,厘清智慧城市的核心需求,在人的价值角度重新思考、构建、实现城市与人的良好关系。

01

“以人为本”

今年7月,IESE发布《2020年城市动态指数》(第七版),伦敦再次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聪明、最可持续的城市。

全球范围内,欧洲城市占主导地位,在前50名中排名中占据27席,北美城市占据14个城市,亚洲城市占据5个和大洋洲城市拥有4个。

指数报告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中城市发展的表现,提出一系列结论和建议,排在第一的建议则是“以人为本”。

新冠疫情的危机更加显明,智慧的城市设计必须注重其人民的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以温度滋养,如生命般成长

不仅如此, “以人为本“还因为智慧城市发展所处阶段的需要。

通过近十年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投入力度越来越大。IDC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支出不断增加,预计今年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已接近国内手机市场规模。

智慧城市,以温度滋养,如生命般成长

2018-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支出预测(来源:IDC)

显然,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过了粗放扩张、为城市嫁接各种技术的时刻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讲究“道”和“术”,破除以前市区县局各自规划、数据海量汇聚、运营笨重的阶段。

19世纪以来,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效应刺激人口和产业向中心迅速聚集;20世纪末信息化技术进步增进了沟通和工作效率,人口与企业向更宜居的郊区迁移,导致城市逆中心化发展。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指出,21世纪的移动互联网让城市结构进一步演变:

  • 信息传递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 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盘活了城市资源,将城市原有功能分区再次切割呈现多中心;

这也意味着,内外部系统及物理与数字空间的运作关系日益复杂。未来城市将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极其复杂的运行体系,其体内生长着具有不同生理机能的系统。

城市通过智能调度每一个系统,以个性化的服务迎合每一个个体的需求。

02

建设之“道”:赋城市生命体以智能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一个有机体,这种提法已经说很多年了。而“城市智能生命体”,则是把智能技术与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不能把城市当成机器,或者低级动物,它是一个高级物种,在不停迭代、不停发展。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存在三个阶段:

  • 1.0阶段是各行业基建垂直建设、应用更新迭代速度快;
  • 2.0阶段逐渐打通各独立场景,进一步数据拉通与平台融合;
  • 3.0阶段的城市产业、服务、资源将最终实现平台可视,系统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