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2年10月28日 0

苏宁如何在30年创业中成功突围?

苏宁如何在30年创业中成功突围?

“商业世界,从不缺耀眼的流星,真稀罕长久的恒星。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在国内,创业活过20年的企业只有1-3%,超过30年的更是凤毛麟角。

当年,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拜会通用电气(GE)传奇CEO杰克·韦尔奇,也是请教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秘诀。

结果柳传志话刚出口,韦尔奇就出人意料地回答:刚才已经给你了。那时,老柳才发现,寒暄时,对方给的不是名片,而是GE人手一张的企业价值观“手卡”。上面有“视变化为机遇,适应全球化”等指引。

而这一系列的指引,汇总出来就成了通用电气的价值观:“注重专业、顺应变革”,满是工业时代的“钢铁直男”风。

其实,这所谓的商业价值观,是商业运行的准绳,企业生存的基础。正是这些要素,支撑GE在韦尔奇时代走向辉煌,延续百年的生意。

但现在时移势易,互联网崛起,物质极大丰富,很多新兴公司“不讲武德”,只想在用户身上攫取利益,抛弃了这些正确的价值观,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何而出发。

所以,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30周年的庆生会上一再强调:“聚焦零售,持续创业,顺应时代不断创新”。这与GE的价值观总结异曲同工。

苏宁如何在30年创业中成功突围?

可惜在更多其他公司,它们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边的标语。

于是,一大批团购应用忽起忽落,一大批P2P集体消亡、一大批共享单车一地鸡毛,一大批长租公寓惶恐异常……它们曾站在风口,漫无边际的烧钱,飞速成长,光芒四射;后来却跌落神坛,棋局未成,其势已衰。

反倒是苏宁这个老牌,在最近十年,既没有错过互联网、O2O,还创新了线上、线下融合,落地县乡的“零售云”店,从电器苏宁走向科技苏宁,活出了电影里说的“我的命,我自己操盘”。

的确,市场变了,渠道变了,客户的心智逻辑也变了,不用旧眼光看待新事物,就不会像同行一样上演“看不起、看不懂,赶不上”的悲剧。

同时,坚守该坚守的,放弃该放弃的,突破创新次元壁,不必王炸倾销,也能岁月静好。

这样下来,任何执拗都会成为过往,时间会证明对错,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令我们更强大。

飞跃过沧桑

正如《数字化生存》里总结的:“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2009年,经历家电连锁大战后,苏宁拿下国内家电王座,将国美甩在身后。

张近东看见PC走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加速普及,他预计电商必定是大势所趋,因此组织人手要在网络世界攻城略地。

2010年,苏宁易购上线,凭借零售老牌的经验,利用家电拳头品类开拓市场,它迅速在电商市场站住脚跟。

但互联网压缩快进式的变化,各种速生速朽,仍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终归,没有自己独特的战略,还是会成为别人战略的一部分。

不同于淘宝、京东从零起步,苏宁当时已有上千家线下大店,家电连锁仍处于黄金时代,如此巨大的传统零售要转型,就必须在“无人区”趟出自己的路。

于是,到2012年左右,对电商的探索完成。当时,零售行业线上、线下泾渭分明,相互对立,还有王健林、马云代表两方,针锋相对。

而张近东却相信,科技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战略手段,也是进化零售业的“转基因”。于是,他率先提出线上线下融合,称电商只是一种过渡,实体经济与互联网虚拟经济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是O2O最本质的样子。

所以,苏宁一方面收购“红孩子”、“缤购”等B2C电商平台,拓展母婴、化妆品等非家电品类,延伸电商覆盖面;另一面,还推进南京Expo超级店等陆续开业,继续把线下安排得明明白白。

之后,线上线下同品同价,配送、安装同等服务也成为苏宁的创新标签。

到2013年,苏宁电器去掉“电器”二字,更名苏宁云商,定下“电商+店商+零售服务”的战略,开启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新零售模式。

苏宁如何在30年创业中成功突围?

在这样的过程中,外界各种非议和嘲笑不断,但张近东坚持“被误解是创新者的宿命”,坚决顶住压力。

直到2年后,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做线下(如盒马),线下巨头上杆子追做电商(如腾百万的万达电商,大润发的飞牛网),大家终于意识到线上线下融合是零售业正道的光,只可惜时间窗口已过,众多后来者难自救,也难自强。

在那段时间,诺基亚、柯达固守陈旧、迷信的常识,自以为是朋克,却被新技术天克;一群传统零售玩家觉醒太晚,临事而畏福变祸,天予不取倒霉多。

而苏宁却借着互联网,完成了从电器卖家向科技平台的初步转型,就像战略家杜黑说的:“胜利,对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对那些等待变化才去适应的人。”

从此,它用动态的视角拥抱科技的变化,自然不慌不苦,前途能卜。

跋涉新疆界

更重要的是,历史没有如果,只讲结果。

数字经济时代,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去年还被追捧的商业模式,今年就会被市场打翻;一年前的商业大腕,一年后就可能成为笑柄。在这个时代,没有绝对权威,没有标准答案,即便是大厂,也必须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