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电商 / 短视频 / 营销 · 2024年4月1日 0

视频号:商家崛起的新机遇

根据视频号服务商百准发布的《2023年视频号商业生态发展报告》显示,视频号直播的电商GMV在2022年达到了1300亿元,预计2023年能够突破3000亿大关,而到2024年视频号的电商直播预计可以到万亿级别。

在我看来,视频号的电商带货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一是与视频号自身不断强化的商业化能力,二是视频号与微信形成了公私域联营和充分协作的生态。

从近期视频号跑出来的服饰美妆、茶酒、3C等各类商家案例,以及身边朋友的实际行动看,基本上从去年开始都纷纷入局视频号,他们也一致认为现阶段是红利期,体现为获客成本低、增长快、利润高且竞争小。很多商家开始布局和加大投入,特别是产业带商家更是认为视频号已经成为他们崛起的新机遇。

那么,对于还没有入局的产业带商家来说,在做视频号电商之前,需要先搞清楚几个核心问题:

各类带货平台对经营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说视频号更适合产业带商家?

产业带商家怎样才能做好视频号?

下面我们通过总结那些在视频号经过一年多实践,并取得千万级销量的产业带商家的经验和经营方法,试图回答这几个问题。

各类带货平台对经营有什么影响?

想要了解不同平台对产业带商家经营的影响,需要先了解不同平台的特征。目前主流的带货平台基本上可以分为:货架平台、内容平台和社交平台。

货架平台源自线下超市和百货商场,亚马逊、京东、淘宝、拼多多都是典型的货架平台。

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心化;二是用户心智明确;三是成立时间长、很成熟规则完善、生态完整、商家多竞争非常激烈。在货架平台经营需要产业带商家花时间熟悉平台的各种规则和流程,经营成本较高,对团队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要求也比较高。

内容平台则是从短视频平台发展起来,通过直播带货切入建立电商平台。随着抖音电商和快手电商上线货架商城,兼具短视频/直播带货和货架平台两种经营模式的特征:内容驱动、推荐机制优先、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不可避免导致冷启动周期变长,学习成本也相对较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例如在上千万的直播间里如何差异化?在平台的推荐机制下怎么留住用户?

社交平台主要以微信为代表,在三年前(2020年1月)正式上线视频号之后,视频号以微信社交生态为基础,开始融合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后加入带货业务,具有去中心化、社交化、内容化、私域化的四大特征。因为上线时间较晚,目前在直播带货的规模上和平台建设方面,视频号与前两个平台仍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视频号商业化能力的增强,视频号也逐渐显现出差异化的经营优势:

一是竞争差异化且多元,商家可专注自身发展。

去中心化的特征让竞争的差异化更加多元,没有了商品/店铺列表,让商家可以更专注在商品和用户需求上,竞争对手对用户的争夺和干扰少了许多。还能平衡好线下与线上的客户关系,不同的客户可以在不同的微信群进行维护,或通过一对一私密沟通提供不同的优惠。

二是冷启动快,公私域联动持续做大生意规模。

有商家反馈由于没有过多的公众号粉丝和微信好友,导致在视频号的积累不足。经过我的观察,随着视频号与微信生态的互通和广告投流的商业化能力的完善,商家想要更好地上手,可以不断沉淀微信好友和微信群的同时,结合公域的广告投流(ADQ腾讯广告投放平台和微信豆),快速获取新用户进行直播带货,缩短周期。

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商家还能够通过微信加好友、邀请进群,更好地留住用户,并与用户进行更多的交流,提升与用户的情感联接,提高复购率和口碑分享转介绍更多用户。而且微信好友和微信群相当于是自己的私有资产,这样就不用过多担心主播的流动性太强带走用户和影响生意。

三是实现销量增长的同时,低成本地建立品牌。

公众号、朋友圈和视频号的短视频和图文内容,在直播带货的同时还能够建立品牌,实现品效合一,满足了商家低成本建立品牌的目标。

接下来,我将分析产业带商家的交易模式、交易特征与视频号的契合度,以及产业带商家在视频号的经营方法。

为什么视频号更适合产业带商家?

这几年,我在走访多个产业带与商家们的交流中发现,产业带商家几乎都是批零兼售的交易模式,也就是说批发和零售都在同一个地方交易,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订单量,会出现报价不同,服务也不同。

视频号与微信生态形成的公私域联动体系,显然是高度契合产业带商家这种批零兼售交易模式的:微信好友和微信群可以很好地区隔批发客户和零售客户,还可以根据价格波动给客户提供不同的价格,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保证自己的合理利润。

除了交易模式和视频号及微信生态匹配之外,产业带商家的交易特征与视频号的许多功能和特征也很匹配。

第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重视交易效率。

大部分的产业带商家都是老板亲自在一线做销售,团队只是提供必要的订货、备货、发货和售后等服务,所以决策效率特别高,交易效率自然也变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