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品的边界不断被打破,跨界发展、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各互联网企业的常态。而作为国内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微信也在对其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之下,早已从最初的社交平台,成长为了覆盖衣食住行的超级app。
如今,微信正在向着迈进,逐渐将抖音、小红书、知乎等内容平台,都进了自身平台里。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国民级应用,微信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引起不小的关注,而其前不久对头部内容平台知乎发起冲击,更是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微信扩容造在前不久的2023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团队宣布将推出搜索功能。据了解,可以看做是一款专为微信用户打造的问答社区,类似于微信版的。而微信之所以上线一个与知乎高度相似的功能,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一来,微信生态内的搜索需求日渐增多,可以很好地服务这部分需求,从而增强平台的用户粘性。如今,用户在微信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搜索需求,有数据显示,2022年微信月活用户量增长至8亿,搜索量同比增长54%。其中,旅游类、房产类需求增长逾200%;新闻类、医疗类、美食类、政务类、汽车类需求均增长超100%;内容资讯类、教育类需求均增长超40%。而功能的上线,则可以有效满足用户这些搜索需求。
二来,微信公众号逐渐式微,可以挖掘用户行为和需求数据,以便为微信的商业变现提供助力。了解用户行为和需求数据可以准确把握用户喜好,从而优化产品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而功能则能给微信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用户数据,帮助其他组件实现进一步增长。还持续开放了许多场景,其更加丰富的内容形态和创作形式,也可以让平台流量重新活跃起来,而有了优质的内容生态,微信就能够更好地进行商业变现。
三来,微信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则有着战略性防御的意味,可以确保微信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便开始试图从微信手中抢夺用户,而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微信也在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持续提高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的推出,算是微信在搜索领域的又一次尝试和拓展,这不仅能够给微信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内容生态,同时作为一个吸引粉丝的新渠道,也可以增强微信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推出,或许也有为ChatGPT铺路的考量。ChatGPT的大火吸引了众多重量级玩家相继入局,只是,ChatGPT这类大语言模型要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还需要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而腾讯微信推出或可看作是对ChatGPT的提前探索。
不打无准备之仗微信推出后,一系列升级动作也紧随其后。微信方面表示,主要针对微信内的常见问题,聚合呈现平台上的优质答案,并且还会通过定向邀请部分教育、旅游、美食和科普等行业的视频号优质内容创作者参与问题回答,微信入局问答领域的决心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随着悟空问答折戟,这个概念几乎就和知乎牢牢绑定了。据了解,截至2022年年底,知乎的问答量已经累计达到5.06亿条,月均用户数也已超过1亿。知乎凭借着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达到这一战绩用了近13年之久,而微信此时之所以敢通过推出在自身生态内嵌了一个,从而挑战知乎的地位,自然是有着自己的底气。
一是,背靠微信庞大且多元的内容生态,不会缺乏创作者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微信内部已经出了不同的内容载体来满足13亿用户的不同需求,比如,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搜一搜、视频号、微信支付等,微信有着比其他平台更为完整的产品生态。而这一切也支撑起了的内容生态,与已有组件的连接与打通,则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创作者资源。
二是,与知乎相比,的社交属性和互动功能更强,有利于形成差异化优势。微信最初是一款以社交为核心目的所打造的产品,其功能界面和底层逻辑都不是为内容消费服务的,因此作为微信新产品的也就更加注重社交属性和互动功能。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寻找同好和交流互动的社交空间,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知识,并能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获得其他用户的回答和点赞。
三是,需要使用视频号的身份登陆,能与视频号形成联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如今整个互联网都呈现出了视频化创作的趋势,而据介绍,支持用户浏览微信用户的问题并进行回答,回答问题时,可支持添加视频或图片,还可以直接从视频号中导入视频,作为答案的补充。显然,同属微信生态内的视频号的强劲发展,使得从一开始就集齐了的问答生态。
新生意并不好做微信搜索功能的推出,对于创作者而言,或是一个重新分配流量的新机会;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条解决自身问题的新途径。只不过,虽然能够帮助优秀的答主得到更多的曝光和收益,帮助有需求的用户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产品的推出除了能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外,也必然伴随着一些挑战,因此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依旧不容忽视。
首先,尚且处于探索阶段,相关功能仍存在一定限制。从目前来看,只是一个雏形,不管是在内容丰富度还是用户体验上都较为粗糙。据了解,功能非常简单,并没有分类、标签、话题等功能,且仅支持用户以回答者的身份参与,暂不支持用户主动发起提问,这些限制不仅短期内很难改善,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用户和创作者的体验和参与度。
其次,用户群体相对较小,社区氛围的形成恐怕还需要时间。事实上,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定位,用户早已经习惯了在知乎上问答,那么在短期内就很难如知乎那样得到用户的广泛参与。而且如今大多问答答主已经转行去做视频了,剩下的答主也基本上都在知乎,要他们去微信回答,其实也就是复制粘贴自己知乎的内容,内容缺乏新意,就很难把体验感做起来,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最后,与知乎高度相似,因此想要从问答领域恐怕有一定困难。作为问答领域的最,知乎有着积累多年的用户和答主群体,同时问题库和答案库的储备也让知乎有着不容小觑的优势。而且基于多年培养的问答习惯和沉淀的社区氛围,知乎早已在用户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更何况,如今知乎也紧跟视频化浪潮,开始将视频内容融入到图文社区生态中去,因此想要挑战知乎在问答领域的地位并不容易。
目前来看,短期内是无法与知乎相抗衡的。事实上,自从互联网告别流量红利以来,即使是强如腾讯、字节,也鲜少再孵化出新的现象级产品,可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从等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中不难看出,如今的微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而是正在成长为一种综合性应用。因此,在微信的扶持下,还是未来可期的。